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迈光Maxspect漩影XF350开箱评测

驿站祝各位新年快年,开工大吉。

新年有礼

一早受到了远方的礼物。重就一个字。从来没有玩过那么重的造流,简直怀疑快递在里面塞了砖头。

Maxspect漩影XF350包装盒

巨大的黑色铁盒包装,看起来果然像一个礼品盒。高大上之余,也有个问题,铁盒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被压变形。所以,如果包装四角能有额外保护,可以有效防止盒角损伤,让产品形象更加高大。


对我这种实用主义者来说,包装都是浮云。三下五除二,直奔主题,开包啦。

Maxspect漩影XF350开箱

铁盒内,满满当当塞满了东西。翻了翻,没有压箱的砖头,呵呵,设备真就那么重。里面东西真还不少,一套电源,一个控制器,泵体和磁吸,两块整流罩,一些替换配件,一本厚厚的说明书。硬海绵内衬,基本可以防止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意外损伤。真的塞得很满,全部取出后,没有一点小小技巧,想要全部塞回去,并且盖上盖子,还真搞不定。

从设计细节看产品

Maxspect漩影XF350电源

标识清晰,该有的都有。大厂产品应有的水平。


Maxspect漩影XF350磁吸

磁吸缸外部分表面覆盖了软胶,可以粘贴在缸外,防止意外移动。这点,感觉比MP的好。MP常有外机坠落的风险。软胶同时也防止划伤玻璃,并提供一定缓冲避震。


Maxspect漩影XF350磁级(造流上)

磁吸的缸内部分是两个的独立的磁体,外部也是软胶完全包覆。这部分和常见造浪磁吸的硬质缸内磁体非常不同。漩影的磁体外部胶质非常软。


Maxspect漩影XF350磁吸与泵体连接

从设计来看,漩影XF350应该是为减震减噪做足了功夫。磁吸和泵体连接部分做了挖空处理,可以弹性地承受泵体传递的震动,防止鱼缸玻璃共振。


Maxspect漩影XF350转子和电机的连接

非常有趣的转子和电机的连接方式。电机轴引出的黑色部件,和转子红色接入部分,都是弹性材质。软连接代替了常规的硬连接。


Maxspect漩影XF350陶瓷轴

转子另一端是固定的陶瓷轴。这个陶瓷轴会卡在外壳的轴套里。


Maxspect漩影XF350外壳顶端的轴套

这就是外壳顶端的轴套。这部分一定要非常仔细地安装,如果轴套和陶瓷轴未能对准,蛮力安装,是有可能损坏转子或轴的。


Maxspect漩影XF350轴套和陶瓷轴安装

左右两侧的小配件颜色是不同的。一红一绿,可以防止拆装时,稀里糊涂搞不清楚左右。塑料壳上的AB字母,也很好地指示了两个侧边。


顺便说一下,漩影默认是双边双转子设计。但实际应用中,是可以把B侧的转子和外壳全部拿掉,用盖帽盖住,当单边转子用的。这个对比较窄小的缸,或有用处。这部分,管宣里并没有提到。

说个题外话,迈光设计师好像好喜欢成双成对的设计,双截龙水泵,漩影,新蛋分。双边的产品,拆成单边用,失去了对称美感,会逼死强迫症。

Maxspect漩影XF350控制器

控制器。可以同时控制两个漩影,XF350,XF300都可以。然并卵,我只有一个泵,嘿嘿。


镜面设计,好看。但是避免不了留手印和静电粘灰的毛病。“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想美,就要勤擦。按钮和大拨轮破坏了镜面的整体效果。要我设计,要么改成电容触摸按钮,要么就把按钮做在侧边,维持正面整个镜面的效果。

Maxspect漩影XF350控制器背面

控制器背后的挂架,控制器从上往下一卡即可,比较方便顺手。


Maxspect漩影XF350配件

一小堆替换配件。不错的良心配置。

使用体验

终于到了实际进缸时刻了。东西好不好,还得看疗效。之前用过挺多品牌的造流,功能上最好的是MP,综合功能和可靠性,最好的是TUNZE。看看漩影能够达到什么样水平。

Maxspect漩影XF350海缸运行中

缸内部分,装上了整流罩。距离水面大约5-10cm。算比较贴近水面的安装。


Maxspect漩影XF350加装整流罩

在我的90小缸里,算是大家伙了。好在泵体没有太多突出部分,在整缸里,不算很突兀。


华灯初上。默认50%强度,缸内翻江倒海,要不是我所有软体几乎都固定住,我感觉软体都会被吹飞。水流太大了!赶紧按下按钮,进入30分钟暂停的喂食模式。让我心情平复一下,慢慢研究一下控制方式。

受到了小小的打击。没有ICV6控制器,不能手机控制!啊~~~~,竟然还要按按钮。手机奴已奔溃。此外,在伟大的祖国,我们用不了Google Play啊。安卓粉再受重创。根据我的手机习惯,一个下载软件二维码,比什么商店都管用。

好了,老老实实翻说明书。太厚了,吓死宝宝。幸好发现是多过语言版本,对应简体中文的只有10页左右。说明书文字印刷清晰,字体大小合适。但图片我估计是直接彩图做黑白印刷,所以灰阶不分明,图不易看清。

随便翻了翻,感觉略简约。因为我有迈光的灯,所以控制器的操控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用过MP,所以大多数的造浪模式也容易理解。控制器提供了大约7种左右的造浪模式,但实际上,我真正有可能用到的,最多不超过2种:随机,循环。所有造浪,有用的就那么几下子。

停掉所有的TUNZE,看看漩影的实际表现:

1.循环模式模仿洋流循环,可以单向,可以双向,我设置了双向。这个模式会形成缸内整体的大环流,可以产生比较好的缸内循环。水流渐大,减小,然后反向。因为安装了整流罩,所以,正向水流比较集中,推送较远,力度较大。反向向下方的水流比较分散,柔和一些。按照我的理解,这回是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模式。但由于水流大循环周期比较长,需要配合额外主造流来使用。纯粹LPS或许可以仅用该模式搞定。

2.随机模式

快速随机变化水流,模拟高瞬时流速的礁岩区域水流。随机水流,可以方便产生生物喜欢的乱流。该模式下,水流比较连续,总体效果和原有的TUNZE系统接近。理论上,单个漩影,可以满足SPS缸的需求。至少看起来,缸内完全没有水流死角。

其他:

噪音方面,没有听到明显的噪音。我认为,漩影在噪音控制上,是成功的。

水流很大,很大,很大。重要事情说三遍。我用的是XF350,不考虑我的LPS,任何模式下,我只能开到30%强度。我感觉,150-200的鱼缸,才是适合XF350的鱼缸。所以小缸,更适合XF300。漩影附近,水流会很强,直径15CM范围内,出水口30CM范围内,不适合放软体。否则会被吹死。

整流罩很好地控制,并缩小了向上方的出水宽度,所以可以把漩影安装的比较靠近水面,调整好角度,而不用担心水会溅出,或者吸入空气,打出一对气泡。但代价是,出水变得更集中,更强。好在整流罩可以方便拆装,可以按个人需求,自行取舍。

发热方面,由于我没开足功率,所以没有在电源和控制器上,感受到明显发热。

总结:

良好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多样和实用的造浪模式。

强劲的功率,大缸的福音。

希望未来能有更小巧的版本,也希望能有独立的WIFI控制系统。

王美芳1564097172 等 12 人觉得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