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香港浸会大学发现 3 种新珊瑚 - 紫色的太阳花,你肯定没养过
20220707_photo1_r

恭喜香港浸会大学,它们在香港水域发现三个新物种珊瑚。

原来辨别珊瑚是否是新种类,除了看现状,还要比对 DNA。视频还可以看到大学里面有几个海缸,用于研究珊瑚。看报道,这次的珊瑚还是有浸大的生物学家命名的,看来首发还有命名的权利。

这次 3 种珊瑚都是没有虫黄藻,不依赖于光合作用的珊瑚,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喂食,喂光不能活。

三个太阳珊瑚新种全部属于「筒星珊瑚属」,分别命名为「树型筒星珊瑚」、「紫肉筒星珊瑚」,以及「绿壁筒星珊瑚」。


三个太阳珊瑚新种的特征如下:

**树型筒星珊瑚(Tubastraea dendroida)**

「树型筒星珊瑚」与大多数太阳珊瑚一样呈典型的鲜橙色,但形状相当独特。有别于大多数同属珊瑚生长成团状,这个新种拥有树状结构,珊瑚群体的主干由底部延伸至尖端。浸大团队因而把牠命名为「dendroida」(树状之拉丁文),以反映其树形躯干。


**紫肉筒星珊瑚(Tubastraea violacea)**

「紫肉筒星珊瑚」的珊瑚体被一层薄薄的淡紫色组织覆盖,其珊瑚虫的体壁组织和骨骼亦呈紫色,令牠在太阳珊瑚同属物种中份外注目,因此被命名为「紫肉」筒星珊瑚。牠拥有黄色的触手,珊瑚体有厚壁。研究团队比对公开数据库的DNA序列,发现这新种珊瑚还有机会存在其他颜色,例如在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可能存在黄色的变体。


**绿壁筒星珊瑚(Tubastraea chloromura)**

「绿壁筒星珊瑚」拥有橄榄绿色的精细骨骼壁,围绕口部四周长有一圈黄色的触手,故被命名为「chloromura」,当中「chloro」和「murus」的意思分别为拉丁文的「绿」和「壁」。


这三个珊瑚新种皆属于非造礁珊瑚,体内没有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共生藻类。牠们栖息于10至30米较深的海底,会利用触手捕食海水中的浮游动物,以获取能量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