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40年来全球珊瑚已减少85%,珊瑚启动了自救模式

珊瑚礁仅占世界海洋面积的 1%,但它们却占有海洋物种的四分之一。

珊瑚礁的生物非常丰富,而整个生态系统却异常复杂。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长度超过 2000 公里,估计花了 50 万年才长成这样,但消失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甚至一个夏天。


珊瑚礁要存活,需要经历破坏性的捕鱼(拖网),污染,填海,石油开采,游轮抛锚,甚至核弹试验(咱们的导弹全扔在海里)。

但是事实证明,气候变化才是它们的终极杀手


近 40 年来,我们都在经历着全球气温上升。

北极熊都没地方住了,珊瑚也好不了哪里去。

自 1970 年以来(大约是 50 年),全世界的珊瑚已经减少了 82%。


白化前
白化后


为什么高温会杀死珊瑚

对于珊瑚来说,温度一旦超越正常温度(不需要高很多,只要高 2 度,约 30 度左右)。

1 到 2 周内珊瑚就会受压排出虫黄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白化。


这时珊瑚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因为失去了虫黄藻,意味着珊瑚没有任何营养可以吸收。

若在短时间内温度不能回退下降,珊瑚就会饿死。


实验证明,白化后的珊瑚若温度恢复,仍有机会缓过来。

但我从来没有成功在海缸里将白化的珊瑚救活过。


不管是海缸还是海洋,长期接近临界点的水温,即使珊瑚不死,也会导致它们不再生长,不再繁殖。


对应上一篇文章,海水鱼缸必须要用水冷机,没有选择的余地。

只可惜自然界并没有水冷,大片的珊瑚礁白化已成常态。


白化后_2

珊瑚如何发起自救?

热带地区的珊瑚注定要灭绝。

在我们的认知中,珊瑚没有脚,只能等待末日宣判。

幸运的是,它们正在寻求更凉爽的海域,分别向赤道南北20至35度之间移动(即向地球两极移动),新家距离源生地几百甚至上千公里。


相信你已经猜到,它们是通过新繁殖出来的珊瑚幼虫发起《大航海》活动来自救。


虽然珊瑚不能移动,母体之间却会互相感应,相约在某一个时间点,同时排放卵子。

这些卵子漂浮在水中,互相碰撞结合后成为新的珊瑚幼体。


新生幼体遵循温暖的洋流迁移路线,沿着南北海岸线漂留。

其中包括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洋流,北太平洋黑潮水流和东澳大利亚洋流。


最后去到适合的海岸线,定居下来(和海缸的断枝繁殖一样)。


下面一起来看看它们的迁徙路线图


珊瑚在太平洋上的迁徙

如上图,珊瑚按红色线的暖洋流从 「 Line Islands 基里巴斯 」到「 Clipperton Island 克利珀顿岛」,从中太平洋到东太平洋完成穿越,长度超过200公里。

只有极少数的的珊瑚品种才能完成迁徙。一旦它们到达目的地,环境适合,就不愿再动了。


珊瑚在日本海域完成迁徙

1998年,暖流经过「 Ryukyu Archipelago 琉球群岛」,让珊瑚礁差点灭绝,此后,珊瑚就开始往北漂流,经石垣,宫古岛,一直去到冲绳海域定居,历经20年。

完成迁徙到日本冲绳海域的珊瑚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看来它们有救了。


珊瑚漂流一下就能避免灭绝?没这么容易


珊瑚虫需要找到靠近水面的海岸(太深,阳光不足),全年都需要有阳光(虫黄藻需要吸收阳光)。

但是,越往两极方向的区域,冬天的时候阳光就越不足。

同时,缺少阳光的海水还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的 PH (酸碱度)降低,令珊瑚不能钙化,甚至骨骼自动解体。


即使找到适合的地方,珊瑚幼虫在长达数月的漂留也有可能因此而饿死。


幸运的是,幼虫身上有一种共生菌,为它们提供营养,能让它们在找到新的栖息地之前活下去。

漂留的速度比我们想像中还要快得多,几个月就能完成200公里漂流。


除了珊瑚以外,鱼也因气温变化而迁徙

以藻为生的鱼 - 兔子鱼,也向两极迁徙,由于它们吃藻的能力比原产地的鱼要高出5倍左右,导致大片的海藻,海带被它们全部啃光,生态发生微妙的变化。


最直接影响的就是鲍鱼和龙虾,它们伴随着原生态的海带消失而消失。


吃藻堆土机 - 兔子鱼
黑鲈鱼北移到新英格兰


就目前,珊瑚自发迁徙,是它们最好的一个选择。

这下它们终于有救了。


虽然珊瑚远征不会灭绝,但是消失的比例远大于新生长数量。

未来,全球的珊瑚礁数量还是会持续下降,禁止贸易更令生物价格暴涨。

今天刚好看了一下鱼单,富士脑都涨到上万了,速度完爆房价了。


珊瑚版《流浪地球》已经上映




小泽的海底庄园 等 9 人觉得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