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为什么是磷?

我试着把很多人没有写明白的,乃至写错的,读者看了理解不了的,或者一直存在误区的海水知识,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示给你们,关注公众号“海水没有大神”获取文章。

此篇纯文字,没有图,做好准备。

前面我们知道了海水生态循环主要是碳氮磷的循环,碳、氮、氧都是生物组成的巨量元素,二氧化碳、氮气、氧气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也听说过氮磷平衡,但有没人想过为什么是氮?为什么是磷?而磷为何最终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什么我们特别注意磷含量?

先想想大自然的进化史,所有植物的祖先---蓝藻(红泥就是其中一种蓝藻,后面再说,话说,我们经常听说的螺旋藻也是它),蓝藻又名蓝细菌,那它到底是菌还是藻?准确的说,都不是,它是地球上第一批可以依靠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生物,它让地球有了氧,可以说是细菌过渡到藻类的中间产物,然后蓝藻进化成对光利用率更高(具有叶绿体)的那些杂藻之类的单细胞藻,然后进化到更高等的多细胞藻(单细胞和多细胞藻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单细胞藻大量存在于自然水体中,也就是不用引进藻种,只要有光和水,就有绿藻出现(如开缸暴藻),但多细胞藻不引进藻种是不会有的)。

说这么多,不是上生物课,也不是为了长知识,知识不是力量,会用知识才是力量,扯远了,回来回来,只是为了得出推论,继续往下看。

为什么我们在海洋中看到大多是各种高等的巨型藻,而很少看到各种杂藻、单细胞藻、蓝藻,当然是环境,高等藻更能适应目前海洋环境,除了光和温度,自然就想到可能是某类元素限制了低等藻的生长,那按理说各元素都在不断循环,是哪类元素掉了链子,就要从它循环中去看。

磷的循环过程不同于碳和氮,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磷在循环中一部分和铁、铝等金属反应形成不容物沉积于海洋沉积层中,退出循环,所以磷只是单向流动,是不完全的循环。磷就成为海洋中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而高等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磷限制的环境下(学术上称为磷胁迫)依然能够生长,一旦水体磷含量升高,就会成为低等藻的天下,因为低等藻是单细胞藻,广泛分布于水体中,只要环境优越,比高等藻生长更迅速,就是我们听说的赤潮,淡水叫水华,放到我们鱼缸就是各类杂藻、红泥等等。

那在我们鱼缸里,磷无法像氮一样还原成气体排出缸外,更不要想着像海洋一样与金属离子发生反应沉淀(平常听说的吸附剂一般都是通过金属反应来吸附磷),所以除了生物吸收的部分,剩下的就一直积累在鱼缸的水体里,越积越多,就改变了海洋中磷限制的角色,变成不限制,为杂藻生长提供温床。

鱼缸中去磷只能靠生物吸收,细菌、藻、珊瑚、鱼生长都在吸收磷,吸收的磷固化在生物体内,再依靠从鱼缸排出这些生物来达到去磷,去富营养化的目的,那只能是细菌和藻,细菌只能靠蛋分排出,而藻可以手动去除,所以ZEO系统往往要求强力蛋分,但柏林系统,蛋分没那么重要,好的蛋分当然可以更好的帮助你,但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我在蛋分那篇文章里说过),想去除氮磷,最好的方式就是保证藻茂盛的生长,如果你的藻长得不好,想想藻类的其他生长因素,比如碳、光源等等(所以我前面也说过大家听的很多的氮磷平衡,其实没有考虑到碳也是不对的,水草缸为什么要加co2,海缸想养好藻也是同样的道理,后面再聊)。

养好藻,不需要再为氮磷头疼,不要再去用所有的去磷产品,吸附剂、荷兰豆、除藻水、氯化镧等等太多了,五花八门,不要再用这些东西,不止是浪费钱,主要会产生各种后遗症,不要把精力花在这些产品上,柏林系统,前面我已经用一张图解释过,就是生态循环,把精力放在怎么养好藻上,让藻持续旺盛的生长,营养盐自然不成问题。我可以保证,只要能养好藻,氮磷一定很低,我的几个缸po4长期保持在0.02到0.04ppm之间,氮磷不是海水的难点,后面慢慢聊,知识是一步步来的。

陈秀玲1595445780 等 16 人觉得很赞

藻的吸收能力也有限吧

陈昆绍1615300860 等 7 人觉得很赞

看量有多少,吸得太多并不是好事,文章说了,需要的是平衡,而不是过低,柏林系统不是 Zeovit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