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谁是海水缸之父? 活石起源,为什么不使用人工滤材而是活石玩海缸

谁是第一个成功下海的人呢?美国人认为是日本人,若不对至少是亚洲人,而中国人却认为是德国人或美国人,若是错了就至少是欧洲人。

毕竟在70年代,欧洲水族三强德国,意大利还有荷兰(这个不是足球公众号),水族产业在那时已经崭露头角。

今天,德国的Tunze吞屎造流,荷兰的沙利发测试剂,意大利的Hydor意多,海友们都很熟悉。

更重要的是,柏林系统这个名字听上去就是德国人发明的。

其实最早的海缸在1961年出现,准确的定义是第一个成功「长期」饲养「活」珊瑚的海缸。

缸主在《Tropical Hobbyist Magazine》杂志发表了一篇《如何饲养珊瑚》文章,在此之前,都没有鱼友成功饲养活珊瑚。

tropical_杂志


今天 ,器材越来越先进,海水知识也得到普及,现在养海缸的难度已经越来越低。以前困难重重的硬骨珊瑚(Small Polyp Scleractinian 小触手石珊瑚,简称SPS),很多鱼友已经非常成功。(至少在驿站的群里,大神就一堆)

但回到60年代,这是不可想像的,在那时,能养活海水鱼就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

而那个年代的鱼友和鱼商,有着自己一套法则,信奉的是无菌养法。

大家普遍认为,海水生物之所以死亡,是因为有害的细菌在缸内,简单来说海水缸不能带有细菌,所有的菌类都被误认为是有害的。

为了杀死「有害细菌」,鱼友们每月甚至每周彻底消毒清洗一次鱼缸。

我在小时候在国内就见证了这一点,鱼老板每周会将整缸的水换掉,注意,是整缸水哦,然后将所有滤材拿出来用自来水清洗一次,任何厌氧或好氧细菌都会在这一步被杀死,添加消化细菌会被认为是下毒药,当然那时也没有所谓的消化细菌的产品。

更为重要的,从来没有人会在缸里放石头,即使有,也只有死掉的珊瑚骨,仅仅用于装饰。

死珊瑚骨缸

历史上的第一缸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国「大跃进」正在热烈进行中,历史称为「三年大饥荒」,生活在马来西亚的一位叫Lee Chin Eng华人(拼音翻译过来是 李前 或 李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带出了一个海水界神话。

当时,李前生活在一个小岛,今天大家称它为巴厘岛(既是旅游区,又是保育区,还是珊瑚出口区),善于观察的他,发现了珊瑚虽然生活在非常干净的海域,但并不代表珊瑚是不需要吸收营养的。在沙床和礁石上,附着大量的活藻、蠕虫,以及其他微型动物。

李前决定在海水缸内复制海洋中的自然环境。方法非常简单原始,在海缸里铺上薄底沙,沙面放上活石,并使用一个小小的充氧泵打氧,汽石放在活石下面,汽泡带动着细微的水流,在完全没有使用人工光源的情况下,纯依赖自然阳光,再加上换天然海水,居然成功养活了珊瑚。

海缸大致如图所示。(这图是我亲手画的,水平有限,先凑合看着吧)

此前,珊瑚不能被人工长期饲养,就这样被土法解决了。

有趣的是,文章中提到的活石名字是「Living Stone」而不是「Live Rock」。

第一篇教人如何下海的文章就是由李前发表的,其中一段原话是这样写的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全新海水系统,其实并不是全新的,因为上帝早就创造了这种方法。 - 李前

意指这种方法理念来源于自然界。

李前的方法被海友们津津乐道,越来越多生活在海边的鱼友采用了这方法,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海水界的最重要的转折点。

下面是李前在杂志上的的经典照片。

李前_杂志

然而,李前的理念在当时并没有被快速推广起来,因为,不是每个鱼友可以像他那样,生活在海边,可以进行大量换水,活石和生物随便采。

另一方面,当时的经济条件,养海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没有人会大老远买活石,在家里搞个海水缸。

所以李前打造的海水缸,更多出现在酒店等商圈,为了展示而展示。

这段时间持续了20年都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直到80年代初,海水缸才开始慢慢进入家庭,可以说李前的理论领先了海水界发展20年之久。

由于人们对活石的认知比较少,受限于当时的知识,李前也没能在文章中详细解释活石的原理,不少鱼友采用自然过滤法最终失败了。例如,放入活石后就立即放生物,由于整个硝化系统还未建立,结果也可想而之。

除此之外,不使用物理过滤(如上滤泵+海棉),也被认为是海水界的异教徒。

今天许多鱼友甚至都不知道李前是谁,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现代海缸的系统,但柏林系统是大家熟悉的。其实基于活石过滤,藻缸,厚底沙系统,都是自然过滤系统的理念之一。柏林系统也是基于此演变而来。(下次有机会咱们再聊柏林系统)

我们一直用的海缸系统,都是由李前早期理论构成的,只是此前一直不知道而已。

所以李前(Lee Chin Eng)也被美誉为海水缸之父。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人世(80年代走的),祝他在天上安好。

自然过滤系统

是指,海缸仅使用活石和活沙,不使用蛋分,不使用吸附剂,不添加微量原素,通过换水来维护。

可以说是一种充分体现KISS (Keep it simple stupid)的原则,尽量使用最少的器材,减少错误的可能性。

所谓的自然过滤法,主要由四大元素组成,分别是活石,活沙,造流与换水。

死石能否代替活石?

在国内,买到好的活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且价钱非常良心。自然过滤法认为过滤全交给活石和活沙,所以活石是必需的,不能用死石代替。

这里并不是说只有活石才能养。

要知道,世界上有几个国家的自然保护法,是不允许使用活石,那里的鱼友被迫使用人工滤材与死石,一样能养得很好,只是水体成熟的时间要拖得很长,大约在5个月到半年。

驿站上也有鱼友是用死石开缸,看了一下他在驿站论坛上的日记,大约在6个月后,硬骨才真正出状态。还有使用Zeovit或者是AquaForest紫色森林系统的,强调要死石开缸,因为活石的菌种与其它系统的菌种有冲突,不能并存。

活石

真的有活沙么?

如果你不是生活在海边,活沙基本是无望了,但是可以通过活石引入生物,让死沙(干沙)变成活沙。沙床可以选择0.5cm厚薄沙或10cm厚底沙。

成品袋装活沙并没有生物或菌种在里面,所谓活的定义是指自带生物,都成干沙了,还能叫活么?

不过现在许多鱼友直接放弃沙子,直接裸奔了,其实更好,不会积累脏东西,只是沙子更有海洋的感觉。

活沙

造流还是必需的

虽然李前使用的是气泵,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理解,当时李前在酒店设定的展示缸,用了超大流量的气泵,通过氧泵打出的巨大的泡泡(不是细泡哦,估计像装饰贝那种原理,聚满了泡才喷出来),使水体产生共振,最后形成水流。

有了水流才能让活石有机会处理水体,所以造浪在这里还是必要的,即使你使用的是自然过滤法也不例外。

换水维护

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大量换水过程中,需要保证活石是处于水中的

由于活石充满了好氧和厌氧细菌,厌氧细菌就是在那些小角落和缝隙里,利用低氧环境分解硝酸盐(NO3),若在换水过程中,将活石暴露在空气中,有益细菌就会死亡。

原理是这样,真的操作起来,哪管这么多,只能说尽量这样做就最好不过了。

什么缸适合自然过滤法?

虽然自然过滤法的设备要求极低,但并不是适合每一个缸。

它不适用在FOT(纯鱼缸 Fish Only Tank),因为过滤压力太大,硬骨也有点勉强,因为水质要求高,水体大的缸也不大适合,不能大比例的换水。

所以自然过滤法,从今天的眼光去看,它更适合微缸。实际上,很多原生态缸,如蟹缸都是采用自然过滤法,因为生物对其要求不高。

另外微缸水体非常小,所以长备一个20L的水桶,随时换水就是最好的维护。

不需要蛋分,也不需要换滤棉,更不用补充微量元素,每周15分钟维护,简单轻松养下海。

是否需要补充微量元素?

我们知道海水里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而珊瑚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并进行一定的消耗,但是微量元素非常难度量。

人类则不同,可以到医院测量,实在不行中医还可以看气色,发色以及精神状态,海缸也就只能用肉眼观察了,能看一眼就知道缺了哪几种微量原素,少了多少,这不具备操作性,更不用说能将此技能相授。

我认为,任何不能度量的元素,都不要添加。

市面上有许多微量元素的产品,我认为实际效果更多是一种精神安慰剂,妈妈告诉小朋友,吃颗糖勇敢一点,打针就没有这么痛了,那颗糖还真能让你感觉到没有这么痛。

自然过滤法不提倡使用这些产品,而依赖于换水补充,但是不同厂家的海盐,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不同,所以很难去一一作比较。我个人是偏向于大品牌的盐,或者是大家都在一直使用的盐。

微量元素

还需要蛋分吗?

自然过滤法出现时,还没有蛋分这个概念,现在蛋分已然成了必备

在微缸中使用自然过滤法,通过大量换水,已经能将垃圾及营养盐排出,在营养盐接近为0的情况下,蛋分不再是必备的

钙反呢?

也省了,既然是微缸,通过大量换水补充就好

还要注意温度和盐度的变化

由于水体蒸发,会导致盐度的变化,幸好大家有都用上补水桶了

小缸的温度变化非常大,李前采用的是自然光,早晚的温差就足以令你的生物感冒,恒温还是需要的

总结

选什么方法去养,用什么设备去养,还是要依据你自己想养什么来决定,并没有一套固定的范式。自然过滤法在今天算是一种超低门槛的方法,对于想下海又预算有限的鱼友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理解自然过滤法的理念,就明白如何能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缸中建立海洋生态,进行长期饲养

实战

这个20L的小缸采用阳光+自然过滤法,像千手,皮革,纽扣,脑都是非常好养的,没有复杂的设备,只有一个水泵造流和一个加热棒,其实最需要的是你的「耐心」和「观察能力」

生物不要过载,这个缸就一条蓝魔,显然,像黄金吊,蓝吊这些是不适合的

20升小缸_1


这是另一个没有蛋分,没有人工光源,没有钙反,只有一个水泵的原生态海缸

玩草缸过来的鱼友肯定更喜欢这个,当入坑SPS后,就不会再玩这个了

草缸_1
草缸_2

附我过去写过的一些文章,都是采用自然过滤法,记录了详细的开缸过程,相信你看完这篇再看它们的开缸历程,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做法

老玩家和你分享如何在没有蛋分下一个缸玩9年

给我一个茶壶,我能将它变成珊瑚

海水界的ADA缸

在家里种一颗树,免维护红树生态缸

pan2020 等 6 人觉得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