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科学家揭露闪光鱼背后的秘密(视频)


闪光鱼是一种很“酷”的珊瑚鱼,但由于它们是一种“洞穴居民”,所以人们很少能看到它们的隐秘世界。它们的眼睛下面有一些口袋状的发光体。如今,研究人员终于知道它们是如何发光的了。


鱼类中的“萤火虫”

由于闪光鱼眼睛下特殊器官里的发光菌体,它们能在夜晚发出闪光信号。波鸿生物学家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意图。


闪光鱼(灯眼鱼)生活在大西洋的珊瑚礁。夜晚来临时,它们使用闪光信号寻找食物。一旦找到食物,这种闪光信号便会在它们进食时持久闪烁。除了周围的光照条件外,食物的出现也促成了它们发光的原因。行为生物学家Stefan Herlitze和 Jens Hellinger博士发现了这个真相。研究者因此确定了这类鱼的发光目的。研究人员于2017年2月8日发布了Plos One版本的报告称,他们还发现许多其他的水生物种也类似闪光鱼。


向后旋转的发光器官

闪光鱼,也叫灯眼鱼,夜晚以群游的方式捕捉珊瑚礁顶的浮游生物,每一群由8-50条的数量簇拥而成。到了白天,它们又撤离到400米下的深海中,栖息于水下的“巢穴”。它们的眼睛下有能够向后旋转的发光器官和发光共生菌体,并通过旋转发光器官来产生不同的闪光频率。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人员能够推测到的关于发光器官的功能。


Stefan Herlitze和Jens Hellinger博士解释道:“从行为生物学来看这种觅食方法,我们能够证实灯眼鱼在觅食时通过发光器官来调节发光频率,从而发出光亮。”从他们的分析中,研究人员用水密红外线射灯进行勘测并在研讨会上得出闪光鱼发光目的的明确答案。


进食时的持续性发光

研究人员观察到在夜晚时分,闪光鱼平均分钟眨眼90次。一旦工作者在水中放入浮游生物,它们便降低发光频率,并且在进食的时候进行持续性的发光。同一物种中的非发光控制生物几乎不能进行任何捕食活动,也不能在浮游生物出现时表现出任何通过眨眼变换发光频率的行为。非发光控制生物的闪烁频率可以通过检测发光器官的旋转来确定。StefanJens Hellinger博士总结道:“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灯眼鱼依靠发光器官来觅食。” 此外,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动物的眨眼频率也受环境中光照条件的影响。在白天,动物们待在珊瑚礁里昏暗的洞穴中,关闭了大部分发光器官,只有时不时短暂地眨眼。在夜间活动阶段,它们不仅高频率地眨眼,而且这种周密的眨眼模式至今尚为人知。这些分析表明,鱼类是否通过“眨眼”这种模式进行交流,或者它们是否通过在群中闪烁来迷惑捕食者都是问题。


密切共生

经解剖,研究者得出闪光鱼和非闪光鱼的发光器官在宏观和微观结构上有着显著差异。闪光鱼的发光器官上有一些供发光菌体栖息的血管;一旦发光器官停止发光便会使发光菌体死亡,从而破坏血管结构。这种丧失发光体的结构性转变表明闪光鱼和细菌是密切共生的群体。而这种发光体的缺失是由于缺乏食物。





 小郭海水长期招募有偿兼职翻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