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一个比一个麻烦的“清洁工”,原来是食藻螺!


马蹄螺科的单齿螺


单齿螺分布相当广,胶东半岛有零星分布,这个不提,主要是从舟山群岛一直到广东沿海的温带-亚热带海域均有发现,是典型生活在潮间带的软体动物。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以海藻为食。壳呈圆锥形,小型,壳质坚厚。一般高1-2cm。壳表螺旋形肋明显,与生长线互相交结成许多方块形颗粒。壳面颜色多为暗绿色,夹以杂色(常见是黑青色,红色和黄色三种色系,也有混杂色系)。壳内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泽。

优势:作为食藻螺而言,单齿螺以低等藻类为主,也不会拒绝一些高等藻类,常见的绿藻褐藻都是它们的食物,而且获得容易,可作为廉价级的食藻螺。

劣势:首先是寄生虫较多,于单齿螺共生的扁虫类(可见),以及一些其他寄生虫,因此饲养前建议杀虫。另外,该物种生活的地方是潮位线附近,即使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也不会死亡,这也是“麻烦”的源头,它们有时候会爬到鱼缸的水位线以上,甚至爬出鱼缸。曾经有人在距离鱼缸4米处发现了逃走的单齿螺。


齿纹蜒螺


一种常见的,容易获得的,但是比的单齿螺更麻烦的一种,名叫齿纹蜒螺

对比一只豆形拳蟹,就知道实际上这种螺不大。

齿纹蜒螺的分类学地位:动物界 - 软体动物门 - 腹足纲 - 前鳃亚纲 - 原始腹足目 - 蜒螺科(注意:蜒螺科是仅次于马蹄螺科和蝾螺科的食藻螺大户,但是由于习性是两栖,所以作为人工环境的食藻螺用途有限)

齿纹蜒螺是国内特有生物,特点是能适应多种环境,也能适应从1.005到1.024之间所有的盐度,甚至可以转成淡水螺。最大个体直径20毫米左右,半圆形,壳呈半圆形,小型,壳质坚厚。表面光滑壳口有锯齿。

体色为黄黑相间,色块不规则,也有全黑全黄个体。

生存环境多种多样,河口滩涂,红树林,师弟,岩石海滩都有分布,从中国山东半岛到广西均有分布。


和单齿螺一样,齿纹蜒螺是两栖螺类,并不喜欢一直泡在水里。而且拥有直接呼吸空气的能力,因此它们能离开水更久时间。如果不加注意就会集体越狱。

最夸张的例子是有人在阳台和房顶上发现了逃跑的齿纹蜒螺。

齿纹蜒螺也是不忌口的生物,从高等藻到低等藻都能包办,尤其爱吃石莼类的大叶藻,因此最好别把它们放进藻缸里。


短滨螺


上边两种容易获得但是会制造麻烦的食藻螺和下边介绍的这种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家里的短滨螺,这些是15毫米左右,算是该物种中的“巨人”了,一般个体可能10毫米就算大的了。

体色多种多样,还有一些带有白色环纹。

在野外它们往往是这样存在~······(密集恐惧症的噩梦)

滨螺科的短滨螺,是一种小型的,常见的,“排山倒海”的藻食性螺类,通常个体是5到10毫米左右,15毫米是已经算是很罕见的了。它们的特点就是成群结队的集结在潮间带的礁石表面,石缝之间。

小型,贝壳略呈球形。5到15毫米不等,宽与高相近。螺层约6层。乍一看和之前我们介绍的单齿螺有点类似,只是多了些棱角~

螺壳体具有粗、细不均匀的螺肋,黄褐色,杂有褐、白和黄色云状斑及斑点,壳质坚硬,缝合线浅。壳顶小而尖,常因磨损而呈紫褐色或灰紫色。螺层每层逐渐加宽,螺旋部低,体螺层膨大,螺层中部向外延

伸形成近似肩部的结构。生长线细密,壳表面有粗细不一的螺肋,在体螺层更明显,第三、四条最显著。壳口圆,无前沟,有一缺刻的后沟,内有褐色光泽。外唇也有白灰相间的镶边,内唇厚,基部向前方扩张,略成一凹面。厣角质,无脐,核不位于中央。

在高潮线附近海浪能冲击到的岩石上,密集成群,栖息于藤壶空壳或石缝中。可用肺室呼吸,有半陆生性质,空壳常成为寄居蟹的栖息地。最大的特点就是“排山倒海”,能出现在你能想象的任何地方。

食物主要是各种高低等藻螺,可作为小型食藻螺使用,也能清理一般食藻螺爬不进去的石缝。另外就是数量众多,从渤海到南海沿岸都有分布~

但是······因为可以用肺室呼吸,它们并不喜欢长时间泡在水里,短滨螺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水面以上,可以长期离开水生存,每当涨潮的时候短滨螺就会集体往高处迁移。可以这么说,除了进食时间,短滨螺基本不会去水里。而且由于体型小,一旦越狱很难找回来。往往会发生的就是成批短滨螺集体越狱,让人头疼不已······堪称食藻螺里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注:原作者:红色幽灵   原题目:食藻螺专题



END


蓝色珍品海盐,下单立减三十哦

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哦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活石上的小生物

五爪贝饲养最全攻略,没有之一!!!

全程记录北欧大缸养成,快来围观吧~

这样养野生小丑,成活率居然可以提到最高!

皮皮虾来了,蟹老板你快跑!






龙巅海水鱼微信公众号haishuicc

新奇资讯,养海知识,超炫美缸一网打尽

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