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防灾减灾|关于海洋灾害的一些Tips,你应该知道!

“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2017年5月12日是中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我国作为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影响,沿海地区各类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度不断加大。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沿海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日益增加。


了解海洋灾害,提高防范意识

说起海洋,人们除了会想到丰富的资源外,便是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如海啸、巨浪、台风、赤潮和风暴潮等。灾害的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对此,小编整理了防范避险的小策略,让网民在灾难来临时能正确应对。

风暴潮

风暴潮(Storm Tide)是一种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严重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

风暴潮来袭,我们要:

※关注信息,了解警报。

※低洼地区、海边养殖人员要及时撤离。

※关闭滨海旅游项目。

※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风暴潮的袭击时,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弄清船只与风暴潮相对位置。尽快动员船员将船只驶入避风港。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愈靠近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愈低,风力愈大。

防范热带气旋,我们要:

※关注动向,及时做好防备。

※台风来临前,船舶应该听从指挥,立即到避风场所避风。万一躲避不及,应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救援。

※路上减少外出。

※注意山体滑坡等灾害易发地区和已发生高强度大暴雨地区。

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面对海啸,我们要:

※沿海低洼地带的群众,立即撤离到高处安全建筑或可靠避灾点,在海啸警报解除前,不要擅自返回。

※正在海岸附近航行的船只绝不能返回港口,而应驶向深海区域,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

※若没有时间驶出港湾,所有人应立即撤离到岸上高处

海雾

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由于水滴或冰晶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雾的厚度通常在200~400m左右。

海雾在海上形成后,会随风逐流,向风的下游扩展。在沿海地区,海雾可以登录深入陆地,有时甚至可达几十千米。在近海处,登陆的海岸随不断消散,却有新的海雾从海上不断补充,所以沿海地区有时海雾会持续几天。

遇到海雾时,我们要:

※密切关注信息, 尤其是气象台发布的大雾预警信号和天气预报,注意浓雾变化,尤其特别注意在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和近海作业轮船的交通安全。

海洋溢油

海洋溢油是指大量泄露到海洋里的石油所造成的灾害。通常是由于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制及运输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或操作失误,造成原油或油品从作业现场或储器里泄露,溢油流向海滩或海面,同时由于油质成分不同,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现场,溢油的物质被人体吸入后会产生相当大的危害,皮肤接触到溢油,油会快速通过皮肤表层、毛囊和汗腺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

遇上溢油事故时,我们要:

※海上作业渔民,尽可能将海上水产养殖迁移未受溢油污染的干净海区。及时更换养殖区受油污染严重的浮球桶、绳索,用去油剂清洗被轻度油污染的框、绳、浮球、木板和竹子,用吸油毡吸收残油。及时销毁受污染死亡的水产品,避免二次污染。

※滨海浴场、旅游区。及时关闭受溢油影响的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区。

※不要到溢油所在区域下水游泳、戏水,避免受到伤害;不要到受溢油污染的海域垂钓,也不要在海边拾捡受污染的死鱼死虾等。

赤潮

还记得我们前两天介绍的【赤潮 | 听说它就是海洋里的“沙尘暴”】吗?赤潮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洋浮游生物特别是单细胞藻类迅速繁殖或者积聚而产生的一种海水变色的自然生态现象。

往往在赤潮发生后,海水下层缺氧,有些赤潮藻类会产生产生粘性物质,影响鱼、贝类呼吸;有些则会产生有毒物质,毒死鱼、虾、贝类,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风暴潮来袭赤潮发生时,我们要:

※受赤潮污染的海水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带来不适,不要下水游泳,不要捡受赤潮污染的死鱼。

※位于赤潮区海水取水源的育苗场、养殖场关闭取水,控制换水量和投饵量,增加增氧设备。

※海水网养殖户,收成养殖生物,迁移或下沉养殖网箱。

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引起海岸侵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自然原因,如河流改道或大海泥沙减少、海平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动力作用增强等。二是人为原因,如铸造拦河坝,围垦滩涂,大量开采滩沙、珊瑚礁等。


为了保护海滩,我们要:

※坚持“保堤必须保滩”的积极海岸保护原则。

※加强对海岸带侵蚀淤积地质灾害的监测。

※实施重点岸段的治理与修复工作。

海冰

海冰是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一定的海域中,以内能和热能的转化为主要矛盾,并达到临界状态(温度低于海冰的冰点)的产物,其生成、发展和消融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海水结冰时,是其中的水冻结,而将其中的盐分排挤出来,部分来不及流走的盐分以卤汁的形式被包围在冰晶之间的空隙里形成“盐泡”。当海洋中出现严重冰封或冰山,就会对海上交通、生产作业、海上设施及海岸工程带来危害,

面对可怕的海冰,我们要:

注意监测,海冰带来的灾难还是可以预防的。监测海冰的方法主要有:
    1.目测法。这是海冰监测传统的基本观测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海冰观测规范规定,依靠观测员的眼睛和经验进行观测,如冰量、流冰密集度,流冰冰状、固定冰状等。
    2.器测法。这是同目测法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借助工具和仪器,依靠观测员的操作和读数据,如冰厚、冰温、冰密度,堆集高度等。
    3.遥测法。这种方法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的先进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完全依赖仪器本身进行观测,如利用卫星能及时、同步、大范围观测海冰。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 : 海洋世界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