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小编的故事】从陆地到海底,潮和的奇特人生

从陆地到海底,潮和的奇特人生


文/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人生,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4年前的潮和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从一个连游泳都不会的“旱鸭子”,如今成为一名可以签发国际潜水执照的高级潜水教练。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办公室”有朝一日会搬到浩瀚无边的蔚蓝海底。


  从曾经的文艺青年、企业高管、IT创业男、品牌架构师,到一个职业潜水教练、水下摄影师、海洋环保志愿者,潮和以变幻莫测的角色转换,演绎着自己的奇特人生。


  其实潮和的真名叫姚宏朝,但没几人知道,因为身边所有的朋友及网友都叫他潮和。潮和是他在陆地上的名字,他还有一个自己比较喜欢海底名字,叫“水知道”。


  潮和说,他的三个名字都与水有关,因为他出生在陵水一个小渔村,在1973年海南历史上那次特大台风中出生。当时,远离海边100公里外的全村人逃离海边,母亲在山上生下他,于是,祖父为他起名“洪潮”(与“宏朝”谐音),这就注定了他的一生,与海,与水,再也脱不开关系了。


  童年记忆里,他收到的第一份生日礼物就是4岁时父亲送他的一张渔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就是跟着父亲出海打渔,看夜里闪闪发光,像撒满星星的大海。海,是他童年最好的玩伴。

  玩一件东西,

  一定要玩出点名堂

  潮和,个不高,体不胖,油黑的肤色。一口粗糙而有磁性的男中音,不算好听,但绝对特别。若是他跟你聊起天,便是一本活百科,聊天话题也是时时更新,思路更是层出不穷、千奇百怪。


  与他见面,约在上午10点,他一个人坐在一个冷清的办公室里,案头敲着字。屋子里摆满了各种行李箱,有的行李箱上还贴着托运单,他刚从马尔代夫的“海底”潜行回来,还没来得及拆开行囊。也可能他并不打算拆封,马上就要奔赴下一个旅程。


  案头的一面墙上,贴着十几张英文证书,没有任何装裱,大部分由一个叫PADI(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的组织颁发。据了解,PADI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休闲潜水机构,其服务体系和会员数量也最为庞大。

  这些都是他在世界各地接受潜水训练时,拿到的不同等级的潜水证书,其中最高级别的证书是参谋教练证书。


  1995年大学毕业后,他赴深圳工作。2003年,潮和从深圳辞职回海南创业,他一开始先恋上玩户外。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意,大部分时间他都在玩户外,2010年,因一次爬山他不小心膝关节受伤,被迫告别了爬山、徒步等运动。那片海洋的召唤,让他开始探索向水里去运动,于是他选择了潜水。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玩一件东西,一定要玩出点名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玩,也要玩出文化,玩出价值。”


  水下的世界

  渐渐让他“中毒”

  在三亚冬季的小区游泳池里上第一节潜水课,是潮和最难忘的回忆。那时为了配合外请教练的时间,他和他的同伴们不得不坚持在挺冷的水温下训练,一边训练一边喝姜汤驱寒。而第二节真正的海上潜水课同样让他难忘。冬季黑暗浑浊的大海,能见度低,水流阻力大,海水冰冷,就连一向不懂叫苦的潮和也感叹:学潜水怎么这么苦啊!他打趣道,“当时最舒服的事,就是在水底能撒泡尿在潜服里,那种温暖就像整个人泡在温泉里一样的爽。”在扛过了一番艰苦后,潮和终于拿到了初级的开放水域潜水执照。


  但是,若从一名初级潜水者要成为一名可以签发国际潜水执照的潜水教练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那需要超强的意志力。

  “海底与陆地一样,有山脉、峡谷和平原,但海洋的物种相对陆地要丰富得多,而且每一类物种生活的海域都是不一样的。”潮和说,为了能看到不同的海底风景,他学习了各种潜水技术,比如要看夜晚出现的物种,他就得学习夜潜;要看海底的沉船,他就要学习沉船专长课程。慢慢地,他开始中了潜水的“毒”,从此,他的娱乐便在海底。

  潮和说,“如果人类能飞翔,那在海底里就可以实现了。”

  “不要对一个没到过海底的人描述海底如何美丽,而是让他亲自看一眼。”潮和说,虽然他潜水拍了很多的图片与视频回来与大家分享,可是,他还是想让更多的人能亲自看到这美丽奇妙的海底世界。


  潮和说,潜水教学是快乐而辛苦的,而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身为教练,他可以教导别人在用心欣赏大自然之美的同时,建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改变他人并活出更美好的人生。教练手册上有四条守则:惧怕化为勇气,退缩化为成就,胆怯化为信心,期待化为热情。这时,他的教室便在海底。


  从海岛探险者

  到海洋的守护者

  时常在海边看到这样的画面:退潮后的海边,游客们拿着各自的海获摆着各种造型拍照,而后把这些海洋生命扔在海滩上任其死亡。还时常看到,网络上、手机里,陌生的熟悉的人手拿珊瑚或海洋生物在炫耀着他们的海边假期。


  潮和说,大海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所有在海滩上的,活的死的生物,俱在潮涨潮落、浪来浪去之间洗刷一新。但这也让很多人也误会了大海的包容,忽略了她也会哭泣。


  潮和回忆,10年前,他尚未去过海底的时候,以为大海是可以无限索取的宝库。那时,他狂爱海岛探险,时常玩海岛求生,海底的各种生物都成为他的猎杀目标,包括各种珍稀贝类。10年后,他再去当年的海岛,发现那里的海底变得像黄土高坡一样,凄凉,无生命迹象,花园般的珊瑚空遗残骸。当时,他震惊了:大海还是大海,而海底已不是当年的海底。珊瑚死亡,鱼儿不再。


  当海龟挂在墙上,海马泡在酒里,珊瑚摆在客厅,贝壳成为工艺品,小丑鱼活在鱼缸里时,他知道大海要生气了。沙滩没有了,清澈的海水没有了,最重要的是,海里的虾兵蟹将,鱼儿螺儿也没有了。


  相反,一些东南亚国家陆地上并不光鲜,而海底却是天堂。因为物种丰富,且气温和水温在三十度左右,全年都适宜潜水,很多地方的海洋名片就是:海底花园、珊瑚花园、玳瑁高速路……东南亚及太平洋上的岛国吸引了全世界的海底观光客前往。通过潜水旅游,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交通业、航运和酒店餐饮服务业,及休闲渔业的发展。在某些地区,一平方公里的珊瑚礁,每年可产出将近300万美元的观光收入,相比之下,在相同地区如果进行炸鱼等破坏性的作业,只能产出1.5万美元的收益,而且是一次性的。


  我国与这些国家的海洋资源差距为何这么大?潮和说,一是因为我国海洋发展的产业链出了问题,二是整个社会公民的海洋环保意识不够。在中国,官方机构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与实施本身少之又少,民间更缺少海洋环境保护的公益机构,整个社会对海洋环保、海洋公益的宣传几乎没有。

  当看到越来越多国外海洋保护区与我国海底的差距后,成立一个海洋环保组织的念头就开始在潮和脑海中挥之不去。于是,2013年,中国第一个海底生态保护志愿者社团—“海南省贝类与珊瑚保护学会”终于成立了。


  潮和说,这是他人生中的里程碑,他可以去影响更多的人来关注海洋的生态环境,号召更多志愿者加入对南海的贝类与珊瑚的科考行动,利用有限的力量来为海洋为环境发出一点民间的声音。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大海,每个人都应该在海里自由自在。

(完

---------------------------------------

水知道:传播有价值的海洋环保资讯及潜水技术


关注我:padi321602


有关休闲潜水的问题可以留言,本人尽可能给您一个专业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