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深度】以事故为借鉴,从理念层面探讨潜水安全观

以事故为借鉴,从理念层面探讨潜水安全观

作者:ant24


休闲潜水总的来说是一项安全的运动,根据统计,休闲潜水发生致命事故的概率比跑马拉松还要低,跟爬雪山、滑雪、BASEjump这种高危运动没法比,而且我们想想,潜水运动是在海平面以下,这根本不是人类能适应的环境,如果没有背上的气瓶,我们可能无法在海水里坚持一分钟,这种外星环境下较低的事故率也意味着休闲潜水的装备、教育、安全规范的标准化程度已经发展到到了很高的阶段,遵重前人的这些经验,可以确保休闲潜水活动的安全。但是休闲潜水活动的风险也是时刻存在的,今年1月以来中国人发生的致命潜水事故已经好几起了,都安一次大深度技术潜水事故,仙本那教学中的潜水溺亡事故,而且随着这项活动参与人生的增加,潜水教练人数的膨胀,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几年安全问题呈现明显上涨趋势,我想说的是如何从安全理念方面,换句话说,就是从整体安全策略方面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


我觉得有一句话可以适用于所有户外运动的安全观,策略高于意识,意识大于技巧,09年的时候宁波发生过“关于”事件,一群驴友在莫拉克台风天去陶坑徒步,结果一名女驴友“关于”落水失踪。这个事件上,首先台风天去徒步是大的安全策略问题,选择这样的天气出发去一条涉水路线,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到了事发前,他们在体力耗尽、风大雨大的时候决定沿着溪流下撤,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安全意识问题,这个决定一旦做出,在一个极限的环境里面,任何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到了这一步,留给他们的选择余地已经很小了;最后,技巧层面,如果“关于”的体能再强大一点,游泳的技巧更好一点,也许她能从事故中幸存下来,但这个已经是生死一线的苛刻要求了。


潜水事故的模型也类似这样,它就像一个沙漏,忽视大的安全策略,就会进入这样一个决策沙漏,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的选择越来越少。比如一个未经有效训练的潜水员,盲目的进入复杂的沉船,过程中跟潜导分散,随着时间的流逝,可用气体的下降,恐慌的逐渐逼进,生还的机会也就越来越渺茫。


我觉得一个有效的潜水安全理念(策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建立。安全的潜水计划,对负面情绪的管理,积累培训和经验
一是安全的潜水计划。潜水计划这个东西可大可小,小到一次潜水计划,大到整个潜水行程的安排;其实我们中国人出去潜水做计划的少,随性而为的多,依靠教练朋友的多,毕竟日常工作都忙,除了食宿之外很少精力去对付一个潜水计划。但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国内这种假期潜水客来讲尤为重要,由于国内基本上没法潜水,出门都是去一个陌生的国家,buddy可能也是刚刚认识,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一定通畅,潜点、潜导也不是很了解,这种“不了解”无形中就有很多风险。


去年在科隆认识一个朋友,他是OW,事先没做什么功课,对科隆的潜点不是很了解,跟我们潜了一天然后去了科 隆镇最贵的一家neptune潜水,后来有一次跟他一个跳岛的朋友吃饭碰到,说他这两天非常疲劳,练饭都吃不下,一直在睡觉,我们听到后不放心,认为有减压病的嫌疑,就他叫来聊天,一问之下才发现他去neptune第一天跟一位潜导下到了30多米的深度,而且他没有潜水电脑,深度还一直在潜导以下,上来后人有点疲劳,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剩余的两潜。结果回来后乏力感一直持续,脖子、关节处发起皮疹,我们认为是减压病,就带他去潜店吸纯氧,大概2-3次以后情况好转。


如果他对沉船潜水难度,危险性有所了解;buddy和潜导有一定默契,能够尽到提醒的义务;能先去科隆的珊瑚礁,较浅的沉船去适应提高自己的水平;对潜水病的全面了解;有一个备用的医疗计划(科隆有减压舱,基本每个店都有纯氧)。这个轻度减压病的风险应该也可以避免。


所以一个安全的潜水计划应该包括几个方案,一是对潜水地的充分的了解,难度,危险性,潮汐,月相,必备的装备(比如科隆就必须带电脑);二是医疗计划,合适的保险,紧急运输的方式,减压舱的位置联系方式,能否第一时间吸到纯氧等等。三是与buddy,潜导,潜店的磨合,第一二天不要激进的计划,包括最后一天。东南亚人性格温和,一般不会说不,但他们随性的生活态度导致对对规则和程序的漠视,有些时候需要你的坚持和要求。


二是负面情绪的管理。负面情绪主要是恐慌、自大两种。恐慌是潜水员杀手,心理学有个说法叫舒适区间,你越超越经验做事情,就会感觉越不舒适。潜水是比较特别的运动,就跟驾驶飞机一样,开飞机是降落后才算安全,潜水员升水,或者说到了船上才安全,在水下其实就行病房里依靠呼吸机一样,一直很危险,而且水下时间越长、气体越少,安全性就越差,一旦出现问题,短时间内解决不了,压力就会迫近,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恐慌,一个恐慌潜水员往往会无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和buddy的生命。要避免恐慌,最好的办法是在自己胜任的范围内潜水,如果要尝试新的领域,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训练。


自大是过于自信,潜水归根到底是一门经验实践科学,现在的减压理论等都是依据以往潜水数据的统计分析,现代潜水的安全观也是建立在无数前辈潜水员牺牲基础上的,所以潜水活动循序渐进非常重要。现在的商业组织喜欢把休闲潜水不多的知识体系分开好几段来讲,有利益的考量,但也有目的是让大家在进行下一个程度的潜水时,从知识上全面掌握,技巧上完全熟悉,经验也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不是单单一个课程能提供的,某种程度上说,OW这种证书是你能够开始这个程度的潜水,并不是说你能够完全胜任这种潜水。


都安的洞潜事故非常可惜,二王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潜水员,区别以教学盈利为主的部分从业者,他们都保有强烈的原始探险精神。但王涛在进行160米级别的这种容不得失误的封闭洞穴大深度潜水的时候,已有最大潜水深度只有120米,不能不说有托大的意味,就如前面说的,在大的安全策略上已经走进了螺旋沙漏,接下来一个小细节的失误就可能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


日本2月这次巴厘岛事故,其实也有很多值得考量的地方,当然主要原因是船长的无厘头,莫名其妙的抛下人去加油,但日本潜客的选择也是有问题的,他们有几位只有50潜左右的经验,在满月的时候却选择去蓝梦这边的强流潜点,两个潜导虽然是日本人,但在巴厘岛有7年时间,技术上问题不大,但他们雇佣的船是蓝梦岛而不是本岛这边的,船长和潜导的交流默契估计有问题,结果刚下潜一个人被冲走,其他人紧急上浮,船长却开去加油了,然后那天又是大风大雨,能见度极差,导致他们在海上飘了几天几夜。


三是积累培训和经验。这也是对前面问题的解答,前面说过潜水是经验实践的科学,所以对一个潜水员来说,培训和经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ow和aow课程,除了一些专长之外区别在哪里,一个中性好的OW潜水员去30米完全没有问题,技巧上是这样的,但是大家想过没,从安全的角度来讲,18米和30米水下发生的事故,其实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18米你完全可以靠自己有控制式紧急游泳上升(CESA)上来,但30米你要这么做,就算是经过训练的自由潜水员,还很有减压病和BO的风险。所以在30米的深度,你需要很好的buddy意识,保持队形的技巧,环境的敏锐性,这些东西靠OW的4潜你是完全无法掌握的,需要时间和瓶数积累经验,甚至需要一些小的意外来警醒你的安全意识。我的GUE教练要求在水下要时刻警觉三个要素,Depth、Team、Trim,我学的时候不能很深刻的理解,以为就是时不时看一下,但现在从大的来理解,Depth可以理解为潜水计划,Team可以理解为安全意识,Trim可以理解为潜水技巧,正是这三个要素,经历严格培训和长期训练的捶打,才能融为一体,升华一个潜水员的境界。


所以我觉得,玩休闲潜水活动除了欣赏美景之外,时刻要有一份安全的警觉和责任心,对自己和buddy负责,知识、技巧和经验的积累是潜水安全最大保障,不要急着去哪些美好但是有很难度的潜点,就像登山一样,山一直在哪里,珊瑚也一直在哪里,贸然去超越自己能力的地方,可能会伤害珊瑚,甚至伤害你自己。培训尤其是对于新手的ow培训,一定要找个负责的教练,避开高峰期,花较多的时间的训练基本的技巧,最好确定人选之前跟教练本人有一定的接触,不要盲目信赖潜店,不要太在意价格;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潜水员,也要保持培训提高的欲望,可以去学习类似GUE Fundamentals 与PSAI 的ABC 这种专注于安全与技巧的课程。总之一句话,严格的培训和经验的积累会让你成为一个更胜任更舒适的潜水员。



长按图片关注我


传播有价值的海洋环保资讯与潜水技术

回答您有关休闲潜水的问题

padi3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