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海里都干净了”--一个渔民孩子的海洋环保梦

 
CC讲坛视频版



  一、小时候的海


    我出生在海南岛的一个小渔村,村民们以捕鱼为生,靠海吃海,连建房子的材料用的都是从海里挖上来的珊瑚礁。

我家住的是海景房,出了门不到100米就是海边。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洁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里渡过的。

    ( 此图来源自网络,小时候没相机)


我记得5岁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就是一张小渔网,并教会了我很多关于潮汐与捕鱼的知识。

此后,我常常带上这张小鱼网,跟着去赶海的大人屁股后面,捕鱼捡贝,每次都有满满的收获,捕的鱼多到我都背不回家,不得以又倒掉一半。

    在那个到处都有人吃不上饭的年代,家乡海里那无穷无尽的食物养活了我们村这一代人。那时候海鲜也不值钱,我父亲常常挑着鱼去山区里与黎族人换米回来。直到今天我也我常常对朋友们吹嘘:我是吃着海鲜长大的孩子。

 九岁的时候我家搬离开了这个小渔村,我去了内地上学。长大后我也常常回去看看故乡的海与亲人。村子里通上了电,路也修好了,老家村子里的人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可是老家的海却变了。

我表哥告诉我:这一代人已经不捕鱼了,再年轻点的连网怎么撒都不知道了。

我说:为什么

表哥说:海里都干净了。

我说:那如何生活?

表哥说:老一代人还在坚持着捕鱼,只不过是捕完大鱼捕小鱼,捕完小鱼捞虾米。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这个海里什么都没有了。

表哥的一席话让我难过无比。

 



二、到别人的海去看看

 

    10多年前我回到了海口定居,因为喜欢海,选择的工作也与海有关。

    有一天我很想知道表哥嘴里说的“海都干净了”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学会了潜水。等我学会了潜水后,到了家乡的海底一看,才知道什么叫都干净了,那是一种没有生命迹象的干净,是死干净了的干净。


    我想不明白短短二三十年间, 我家门口的沙滩成了滩涂,海底干净了,海水却浑浊了。

    我决定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去看看他们的大海,顺便进阶一下我的潜水技术。


    马来西亚有一个小镇叫仙本娜,离小镇几十海里外有一个叫诗巴丹的小岛,因为海底环境保护完好,生态健康,是世界上著名的潜水胜地。但是政府规定小岛每天只允许120人上岛潜水。许多潜水员为了等这一张上岛的许可证,不得不在小镇周边的潜点一边潜水一边等待。

    蜂拥而至的潜水游客带动了整个小镇上的经济。大多的渔民们从捕捞业转行到了潜水旅游业,成了潜水教练、潜水导游,潜水船工。。。享受着保护海洋环境资源给他们带来的红利。

    2012年,我与大多数来诗巴丹潜水的人一样,在附近的一个叫马步的小岛上等待许可证。马步岛景色与我的家乡惊人的相似,我已经在这里潜了三天的水了,海底的景色与生物让我着迷,我仿佛回到了我童年故乡海。


    有一天我在马步岛的沙滩上看到一群人在围观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发现是村民们在放生一群小海龟,它们就象指甲盖那么大,看出来,这是刚出壳的小海龟。我问当地人这是在干吗?

    当地人:这片海称做海龟的故乡,政府有严格的海龟保护法,当地人视海龟为佑护海洋的朋友,每年到了海龟下蛋的季节,当地人担心游客及天敌们把蛋破坏了,都会自发到海滩上把海龟蛋收拾回家放好,待孵化出来后再放回大海。


    此后的几天里,我果然在马步岛的海面上,时常看到大海龟们露出脑袋在海面上呼吸。

 



三、成为海洋环保志愿者

 

    马步岛与诗巴丹之行回来后,我深深的迷上了海底的世界,我决定考取潜水教练的执照。希望能通过自已的传授,让更多的人有能力到海底的世界去看看,因为我们潜水员的理念就是:多一名潜水员,就多一名海洋环保者。


    于是我成为一名职业潜水教练,二年的时间里教授了近百名潜水员,他们都成海洋环保的热心人士。二年后,我又开始不满足于用培养潜水员的方式来传播海洋环保理念, 我觉得我应该成为一名海洋的记录者,把在海底看到的一切分享给大家。于是我成为了一名水下摄影师及专门教水下摄影的教练。       我和小伙伴们创办了一个海洋环保自愿者组织:海南省贝类与珊瑚保护学会。我们通过珊瑚礁调研、通过网络、影展,讲座等方式传播海洋环念理念、科普海洋知识。


我们也成立了一个全球华人潜水员的APP,叫潜水帮。

通过网络的力量,找到更多的海洋环保志愿者加入我们。

    我们联合发起了“影像保护海洋”的环保公益计划,用记录片,图片等形式进行线上与线下的传播。


    其实很多人对海洋的破坏行为并不是有意,象渔民们的过渡捕捞,游客们的海边捡贝壳等等,是因为他们不懂,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中缺少海洋意识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被父母灌输的是一种不要玩水的怕海文化。怎么样让更多的孩子能从小就接触到海洋知识呢?


    我们每年都与相关部门都举办一些孩子的海洋教育活动,象海洋夏令营,印发海洋读本,建设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等等,让海洋教育,从小抓起。

 



四、西沙的故事

 

    CC讲坛的位朋友找我,问我两个问题:

   第一个:捡沙滩上的贝壳算不算破坏生态?

   我说:在沙滩上的游客常常都会把海里的海星或海胆拿在手里拍照玩耍,这是一种对海洋生物的严重伤害行为,有些有毒的生物还可能伤害到自已,全球每年让水母刺伤毒死的游客比鲨鱼伤人的数据多得多,我们在沙滩上捡一些死去了的贝壳残骇理论上说不会破坏到生态的平衡,但从人文的角度来看,也是破坏环境的,大家想一想,如果每个游客都把海边的贝壳拾回家,那下一个游客来将什么也不会看到。


    第二个问题:他下午想买海水的观赏鱼,问我买什么品种好。

    于是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2011年我参与西沙旅游航线开发调研,我潜入了永乐群岛的鸭公岛附近海域,拍到的相片也是与我表哥说的一样,海里都干净了。

    那这片海里为什么象烧过的草原,也没有了生机?因为这里曾经是我们市场上观赏鱼和活珊瑚交易的重要货源地。

    渔民们发现硬珊瑚可以做工艺品,观赏鱼和软珊瑚可以卖给水族馆,于是在十多年前就象采矿工一样潜入海底里敲敲打打,把一切能卖的生物都挖上来卖了。但数年来生活却没有什么改善。因为海底空了,干净了,最后渔民也穷了。


    一年后西沙旅游的航线开通了,经营单位把这片海域保护了起来,把岛上的渔民转型成为海洋旅游工作者,有的当了导游,有的当了船工,有的在岛上开起了渔家乐。四年后,也就是20159月,我再去同一个地方潜水,发现珊瑚礁开始有了生机,慢慢的有了生命的迹象,偶尔也能看到小鱼游了回来。


   听了的故事后,CC的朋友打消了购买观赏鱼的念头。

 

       五、鲸鲨与游客

 

    虽然近几年对海洋环保宣传与普及力度加大,也对渔业保护出台了一些举措,但最近出现的的一则新闻还是让人闹心。

    不久前广西北海的海域现了一条鲸鲨,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食物链的顶层。没有天敌,却性情温顺,不伤害人,靠吃海里的浮游生物为食。

    中国的南海东海都是它的活动海域,却因为近年来渔民们的捕杀而不见踪迹,这次北海的鲸鲨是一个石油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发现的,手机拍照发到网上后,大家一片欢呼雀跃,觉得中国又可以看到鲸鲨了。

    可是没高兴几天,新闻又报出,发现的鲸鲨让渔民们捕杀了,卖了2块钱一斤。


    我们来看看其它国家是怎么对待鲸鲨的,在东南亚的一个岛上,也有一个小鱼村,村子面前的海域也是鲸鲨的活动区,很多年前,这里的村民们也是捕杀它的,后来鲸鲨被纳入了华盛顿海洋保护动物公约的2类生物。村民们就不再捕杀它了。而是通过定点定时的投喂食物吸引鲸鲨过来,然后在当地开发成了一个观赏鲸鲨的旅游项目,几条鲸鲨每年给给当地来几百万美金的产值。


五、砗磲的故事

 

   近年来中国炒作界又开始盯上了一种海洋生物,叫做砗磲,砗磲又称巨蚌,大的长约1米左右,要数十年才能长成,是海水的过滤器,却因我们喜欢它壳的光泽,而惨遭灭绝。

    这是渔民们捞到的活体砗磲,这是在淘宝上从事砗磲饰品的销售商家,高达25396家。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们海洋环保之路还任重道远,但是,我们的海还是一点一点回来了。


   为了中国海,还能无限蓝,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写有营养的文字,做有价值的事,交真诚善良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