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海疆万里行——走进洞头】打海岛生态旅游牌,洞头蛮拼的!

打海岛生态旅游牌,
洞头也是蛮拼的!

洞头
在地理上属典型群岛县

洞头在地理上属于一个典型的群岛县,具备发展海岛旅游的先天条件。


洞头毗邻人口近1000 万的温州,有着广阔的客源市场潜力。对于全国14个海岛县(区)之一的洞头来说,发展自身的海岛旅游经济一定也绕不开“生态文明”几个字。洞头位于浙南沿海、瓯江口外,县域总面积2700.3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600平方公里。拥有大小岛屿168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4个,无居民海岛154个,素称“百岛之县”。当代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游览洞头后,以“洞天福地、从此开头”诠释百岛洞头。清代诗人王步宵游览洞头后,写下诗句赞叹:“海外桃源别有天,此间小住亦神仙。”洞头有石奇、滩佳、礁美、洞幽、岛多、鱼丰之特色。


洞头
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洞头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旅游活动提供资源条件。在“渔”方面,洞头是全国十大渔业重点县之一,洞头渔场是浙江重要渔场,渔场面积达4800 多平方公里;目前正逐步形成以羊栖菜、紫菜、网箱养殖为特色的养殖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羊栖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在“涂”方面,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26.6 万亩,潮间带滩涂面积10.16万亩,具备较大的浅海滩涂养殖潜力。在“港”方面,有良港岸线30 余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5公里,本岛南面有靠近远洋航线的温州最大天然锚地,洞头港是温州建设国际大港的主要承载地。


洞头
已经实现陆岛连通

洞头已经实现陆岛连通,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可入性。


洞头县地处温州入海口,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相联接。陆岛道路交通工程于2006 年建成通车,洞头距温州中心城区50公里,距龙湾机场40公里,状元岙深水港距台湾基隆港仅138 海里。近年随着大门大桥、沈海高速复线、温州城市轻轨S1 线的相继开工建设,其对外交通将更加便捷。


洞头
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洞头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洞头建县历经变化, 1953 年6月10 日建立洞头县,1958 年5 月29 日撤销洞头县建制。1964 年10 月31 日再次批准恢复洞头县建制。据考证,洞头列岛早在3000 多年前就有先民活动。洞头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先锋女子民兵连最有代表性,《海岛女民兵》、《海霞》闻名全国。洞头还是一个文化交汇之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流迁徙、混居等原因,海洋文化、闽南文化、东瓯文化在此融合发展,敬妈祖、放水灯、石头屋、海洋故事等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可以为旅游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支撑。


洞头
是浙江省唯一的全域性4A 风景旅游名胜区

2006 年陆岛道路相通以来,洞头县把加快发展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相继创成了全国海钓基地、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海洋公园、省级旅游经济强县、浙江省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中国最佳海岸摄影地、中国摄影十大发烧风景地、浙江十大欢乐健康旅游城市等,成功获批浙江省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浙江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初步形成了以观光体验、文化垂钓、度假美食为主体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


2013年洞头获批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这给了洞头深入挖掘蓝色亮点,把“人海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契机。洞头对海岛生态建设的规划可以用四个岛的蓝图来概括:蓝色产业岛、生态宜居岛、绿色景观岛、多彩文化岛。


在着力打造低碳高效、循环再生的“蓝色产业岛”的工作中,洞头主要做了三种“转型”:
一、传统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型。
二、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
三、传统旅游向高端旅游转型。

2013年总投资2.3亿元的鹿西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开工,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现代生态海洋牧场。(上图为白垅屿海洋牧场效果图


挖掘
传统民俗及文化信仰

在打造“多彩文化岛”过程中,充分挖掘洞头传统民俗及文化信仰。充分挖掘渔谣、渔谚、渔歌、渔曲、渔灯、渔鼓等洞头原生态海洋文化资源,建立涉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修缮妈祖庙等海洋文化遗产,使之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洞头妈祖祭典是洞头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明末清初从福建莆田湄州岛传入,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与九月初九,各妈祖庙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包括“做供”、佛会等祭祀仪式及“迎火鼎”、社戏等文化活动,为洞头渔区信俗活动中最大的盛典。



图/洞头第三届放生节

把“海洋放生”、“七夕祈福”等纯朴的民间环保意识,内化为全社会爱护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理念。传承海洋文化艺术,设立海洋展览馆、海霞文化展览馆、海洋科普基地,推广海洋科普知识,开展海洋文化交流。建成全国首个“国际放生台”,成为洞头乃至全省传播海洋文化、保护海洋资源、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和地标性建筑。



图/羊栖菜养殖(摄影/思源)

开展“迎头鬃”、“紫菜节”、“羊栖菜节”等极具特色的各类渔业节庆活动。“迎头鬃”习俗始于清咸丰年间,每年渔汛结束时,评比出海洋捕捞作业产量最高的渔船,被评上者谓为“扛头鬃”,然后选定吉日举行“迎头鬃”仪式。近年来,已逐渐演化成“开渔节”,为“迎头鬃”传统习俗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



图/洞头非遗名录(摄影/思源)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洞头海洋动物故事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洞头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以口耳相传的方式、长期在海岛流传不衰的一种民间故事。它的内容丰富,或对鱼类整体习性的源头进行追溯;或对某一种海洋动物生活习性、生理特点形成原因的讲述;或通过海洋动物之间的纠葛或海洋动物与其它动物的关系,阐明某个道理,讽喻某种社会现象。

洞头通过近几年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改善了城乡面貌,提升了海岛品位,而且强化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洞头发展的“金名片”,并已逐渐转化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END-

本文为《海洋世界》独家撰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专题策划/思源 撰文/思源 整理/屠畅 责编/沈婷婷

为“海疆万里行”点赞!为美丽洞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