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专题丨深耕蔚蓝绘就北海精彩篇章【北海分局五十年奋进历程】
深耕蔚蓝绘就北海精彩篇章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五十年奋进历程


1965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7月1日,北海分局在青岛挂牌成立。

  五十春秋玉汝以成,半个世纪乘风破浪。自建局以来,北海分局建站造船、修建码头,七下南极洲、十年深潜梦,观风雨测波浪、征大洋护海疆,万里奔赴太平洋、数载巡航中国海,铁肩不负人民重托、忠心维护国家权益……

  五十年开拓进取,五十年砥砺前行。一代代北海人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用青春、血汗和智慧书写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北海海洋事业发展史。

在祖国召唤中诞生(1965年~1978年)

第一篇
1964年7月22日,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4次会议批准在国务院下设立国家海洋局,中国的海洋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国家海洋局成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组建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和南海分局。
安营青岛
1965年3月某天
1965年3月的一天,海军北海舰队威海水警区副参谋长陈志明接到舰队政治部的指示:“立即从威海赶往青岛,舰队首长谈话。”
  陈志明一到青岛就接到通知,1965年3月9日,国防部任命他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同时任命的还有北海分局政治部主任周克明。
3月18日
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在青岛设立北海分局
3月22日
国防部任命焦滨海为北海分局局长,曹一民为北海分局政委。
6月
时任国家海洋局局长齐勇专程赶到青岛,对北海分局的组建情况进行调研。
1965年7月1日
北海分局正式对外办公,这一天被确定为建局之日。

分局大楼
艰苦创业
风雷动,旌旗奋。很快,肩负“以军为主、服务国防”职责使命的北海分局从整建制接收海军、国家科委、中科院、中央气象局的船舶、台站和人员,到组建海洋调查船大队,迈出了艰苦创业的步伐。
1965年8月
国家海洋局决定将正在大连426厂建造的4艘50吨级海军登陆艇,由北海舰队命名舷号为“海测529、530、531、532”,划归北海分局。1966年“水星”船,“北海1号”船,“北海2号”船,“辽气1号”、“辽气2号”观测船也相继入列北海分局。
艰苦创业
成山头海洋站工作人员修建气象观测场。
1965年12月
国家科委和海军司令部批准设立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调查船大队。与此同时,北海分局先后接管烟台、龙口、石岛、成山头、北隍城等气象部门所属的23个岸滨观测站以及原中科院东北海洋工作站、中科院海洋断面调查队。至此,北海分局在组建初期已形成了台站观测、海洋调查船队和海洋断面调查队框架,全面开始了渤黄海岸滨全天候台站观测、渤黄海海域的海洋断面调查和海洋调查船队管理,为北海区海洋基础性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艰苦创业
1966年12月30日,迁至登州路35号办公。
余年里,北海分局开始的海洋气候预报服务,完成了首次东海大陆架综合调查,改进台站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为了回港的船舶有个停靠的地方,也为了登岸的船员有地方落脚,1978年底至1980年,北海分局修建完成大港码头。

  北海人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创业之路。截至改革开放前,北海分局共拥有各类海洋调查船舶11艘,其中,千吨级以上3艘,总吨位为2.4万余吨。这些调查船为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际合作全面开展做出了贡献。
“分局建立初期认真履行调查科研和公益服务的职责,坚持‘边建边干’,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海分局局长滕征光如是说。


在改革开放中奋起(1978年~2000年)
第二篇


改革开放大潮涌动,北海区海洋事业随之迅速发展,分局由军队建制转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了由事业型向管理型体制的转变,步入了全面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能的发展阶段。
开启海洋调查
北海分局自从成立之初,就不断在常规海洋断面调查、专项调查、综合性调查全面展开工作。
  渤黄海断面调查是我国最早的海洋调查,对于我国掌握渤黄海的风、气温、云状、波浪、海水温盐要素,分析渤黄海海洋生态系统时空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海分局自建局至今,用50年时间分6个阶段对渤黄海断面进行了全面调查,掌握了大量翔实的海洋资料。
1978年11月
北海分局传来好消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45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09”号船出厂入列。同年12月,“向阳红09”号船便执行了第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联合国气象组织首次全球大气试验。
1979年1月
“向阳红09”号船在太平洋利用船艉甲板底栖生物拖网绞车附加一段20米锚链,系上一个50公斤重的“山”字锚,放出绞车缆绳5400米,施放27个小时,创造了锚泊时间长、深度大的纪录。
1979年7月
参与大气实验的“向阳红09”号船和“实践”号船完成全球大气任务,整个阶段两船共航行61488海里,在海上航行作业400多天,进行了168个站次的水文气象、高空探测、地质、生物、声场观测工作。
增改装后的“向阳红09”船
20世纪80年代
为了研究黑潮对我国东海、黄海的水文、气象、潮流等影响,分析黑潮营养物的含量以及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为国防建设和海洋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对黑潮进行了调查。北海分局派出“向阳红09”号船参与黑潮调查。在执行调查任务期间,“向阳红09”号船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任务。
  同时,北海分局还相继参与完成了全国海洋污染渤海调查、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中美海气相互作用调查、中法长江沉积作用调查、图们江调查等多项重大海洋科学调查任务。

献智《海环法》
20
世纪70年代,北海分局在黄渤海海域组织开展了我国首次海洋石油污染调查。而后又成立了黄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工作涉及海洋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多项内容。这些早期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了解海底地貌、掌握水产资源分布状况和渔业生产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为《海洋环境保护法》出台提供了许多宝贵素材。

献智

海环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出台后,“中国海监11”船亮相渤黄海,北海监测中心成立,中国海监北海总队成立,海洋环境监测站逐步完善,维护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的力量日益壮大。
 与此同时,北海分局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北海海洋监测网建立,与《海环法》配套的海洋倾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管理、海洋工程环评等规章制度不断出台,海洋环境调查和监测项目日趋成熟。

南极大洋科考建功
锰结核是国际海底最有开发远景、可实现商业性开采的矿产资源。
1994年4月
“向阳红09”号船临危受命,首次执行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航次任务。240天,3.6万海里航程,虽然首次出战就面临调查项目多、作业时间长、工作条件艰苦等困难,但“向阳红09”号船还是圆满完成任务。当“向阳红09”号船凯旋归来,有关领导表示,“当人类转向海底探索资源时,我们将问心无愧地说,‘我们挣得的是一笔财富,而不是一块不毛之地’。”
大洋一号科考船
对于北海分局来说,连续参与大洋科考始于1998年元月“大洋一号”船的交接。这意味着北海分局自此开始承担该船安全航行、管理、运行责任以及船载大洋仪器设备的技术保障、维护运行,监督其实验室的任务。
一次次惊涛骇浪从不畏惧,一场场艰苦硬仗不在话下。现在,久经考验的大洋科考队伍已完成十几个航次任务,航行数十万海里,漂泊时间累积十余年,践行并凝练了“自强、探索、奉献、和平”的大洋精神。
图为“极地”号 科考船
1984年
中国首次组队进行南极科学考察,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后,国家对南极科考极为重视。1985年10月31日,国家海洋局从芬兰购进的“极地”号科考船抵达青岛,交由北海分局管理。自此,北海分局又承担了一项新的使命——南极科考。
1986年10月31日
“极地”号首航南极,开始了中国第3次南极考察之旅。77天的日夜兼程,北海分局的勇士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圆满完成预定的南大洋考察和扩建长城站任务。
极地号南极科考
极地破冰
接下来的6年,创下了七下南极的伟大壮举,成功开辟了青岛—新西兰—风暴圈—南极冰区—中国南极长城站的新航区,首次沿南极冰缘航行一圈,帮助建设了中国南极中山站,积累了我国环冰缘航行的宝贵经验,完成多项南极考察项目。



在创新发展中追梦(2000年~2015年)
第三篇

跨进21世纪,海洋事业更加阔步前进。《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北海海洋工作按照国家部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在海区中的主力军作用愈加凸显。

以制度护海管海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海域使用一直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的混乱状态。国家海洋局意识到,必须制定一部为海洋综合管理奠定基础的法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0年开始
北海分局积极开展海域管理立法调研工作,相关部门与所辖地方海洋主管部门一起赴油田、走港口、跑海边、下基层,统一了对海域使用管理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完成了《北海区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报告》,编制了《海域使用管理图册》,召开多次会议研讨等等,为《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出台贡献了力量。
2000年后
随着北海区海域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北海分局在海域管理上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改变了无序、无度、无偿的混乱用海局面。
2005年
国家海洋局推动海岛保护立法工作。北海分局承办《海岛保护法》文本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研讨和修改,进一步完善整体框架结构。2006年,北海分局又组织制作海岛立法宣传片,为推进海岛立法鼓与呼。
2010年3月
《海岛保护法》实施,北海分局采取航空遥感、环岛巡查、登岛检查等手段进行海岛巡查,开展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试点、海岛地名普查、海岛整治修复监督检查等工作,建立完善北海区海岛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海岛管理导航系统,为无居民海岛合理开发利用、保护领海基点等特殊用途海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了管理依据和技术保障。
此外,北海分局积极进行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全力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及时准确预报渤海50年不遇特大风暴潮,确保3万艘渔船安全返港,6万人安全撤离;
6万人安全撤离;全力抗击浒苔,保证青岛奥帆赛成功举办;
应对渤海30年不遇的海冰灾害,指导地方政府抗击冰灾……危难之时,北海人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保障了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有效应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
1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至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引发管线内原油起火,导致上万吨原油入海。
  17日凌晨,北海分局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应对海上溢油灾害。分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以时任局长房建孟为总指挥的指挥部。正在山东蓬莱和石岛执行任务的“中国海监11”船、“中国海监18”船连夜赶赴事故附近海域,中国海监第3支队执法艇凌晨5时到达现场海域勘察污油情况,“中国海监3807”飞机6时飞抵达事故海域上空。经过连日奋战,共回收海上溢油11227吨,占整个海上溢油回收总量的92%。
— 海上溢油
蓬莱19-3漏油事故B、C平台海域出现赤潮
2
2011年6月初,康菲石油中国公司蓬莱19-3油田B平台和C平台分别发生溢油事故。两个多月,溢油累计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水受到污染,导致河北、辽宁部分养殖产业及渤海天然渔业资源受损。

  在国家海洋局党组领导下,北海分局积极应对,部署专门力量在所辖海域和岸线巡视监视并及时采集溢油样品送检分析,第一时间将陆岸溢油信息报送当地政府,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启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海监船舶监测及油田平台现场执法等手段,对溢油实施全天候立体监视监测。2012年,事故方总计支付16.83亿元人民币的生态损害赔偿金,有力维护了国家海洋环境权益,开创了国家对重大海洋污染事故进行生态索赔的先河。
蓬莱19-3油田溢油
事故现场
这两个案例是北海分局应对海洋环境事件的一个缩影。进入21世纪,随着沿海大开发的推进,各类海洋环境问题多种多样,海洋灾害屡治不止。北海人以科学严谨的作风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巡航执法维海权
1999年8月18日,中国海监北海总队在青岛成立,开启与海上侵权行为展开针锋相对的维权斗争,坚决打击了海洋违法行为。在海洋维权工作中履建奇功,成为唯一一支跨3个海区执行维权任务的队伍,用敢打硬仗、战之能胜的果敢作为,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2011年2月执法人员海上巡视平台设施
在黄渤海
北海总队在对各类侵权活动开展维权执法的同时,加大对涉外海洋科学研究活动的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国际海底光缆巡护、涉外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监管、涉外渔业执法和水下文物保护巡航执法。
在东海和南海
北海总队连续派出维权船只执行钓鱼岛海域、南海海域常态化维权巡航,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安全、顺利完成了各项维权任务,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海洋环境公报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不法分子,北海总队始终严厉打击。从中国海洋行政诉讼第一案“荣成海达案”到国有企业非法填海案;从发布第一份《渤海海洋环境公报》到实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倾废全程化监管;从开展“海盾”“碧海”、区域用海等专项执法行动,到海岛定巡、渤海定巡工作实现常态化,北海人用实际行动,守护了管辖海域的一片蔚蓝。

环绕全球探秘深海
1
大洋科考



科考人员正在进行取样工作
洋科考也在21世纪翻开新的一页。2005年4月2日,“大洋一号”船从青岛起航,搭载30名船员和42名科考队员,开始了我国首次大洋环球科学考察。
  在太平洋,“大洋一号”船完成环境调查和样品收集,开展热液黑烟囱综合调查。在大西洋,“大洋一号”船沿洋中脊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生物等多学科走航式调查。绕过好望角,“大洋一号”船在印度洋洋中脊继续寻找热液喷口,并进行极端环境生命和海洋环境等综合考察。
  “大洋一号”船历时297天,航行4.3万余海里,是继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懈探索的又一伟大壮举,是我国大洋考察的重大跨越,创造了我国大洋科考的15项新纪录,实现了几代海洋工作者“查清中国海、登上南极洲、进军三大洋”的夙愿,谱写了海洋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2
载人深潜
— 载人深潜
“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正在执行海试任务。
人深潜是大洋科考的另一大亮点。自2006年起,北海分局承担了深潜船舶运行保障的职责。2009年~2012年,分局派出“向阳红09”号船相继参加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以及两次试验性应用航次。
  在6年的“蛟龙”号科考任务中,北海分局解决了水声通信、船舶保障等一个又一个难题,保证“蛟龙”号顺利完成历次海试,创造了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最深下潜7062米的纪录,实现了“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

驾驭“海陆空”迈向现代化
50年的发展,北海分局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
从建局初期租借办公用房到拥有4万余平方米的崭新综合楼和2栋业务楼;从没有专属码头到现在拥有3处船舶岸基,大连、天津的专属码头;从接收气象观测站到如今的37个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北海分局海洋工作的基础保障得以夯实。

  从建局初期仅有5艘海洋调查船到拥有海洋调查船和海洋执法船(艇)33艘,海监飞机3架,在建船舶4艘、在造飞机4架;从单一的设备到拥有移动应急监测平台、大中型浮标、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等大量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精密仪器,7个设施完备的综合实验室和1个专业实验室以及现代化的应急指挥中心、监视监控中心和视频会商系统,北海分局形成了“海陆空”多位一体的装备保障体系。
 从建局初期开始,北海分局党委坚持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保障服务海洋业务工作、引领推动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南针、动力源,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50年的改革建设发展中,处处闪耀着共产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风采。北海分局先后产生了3位党代表、两位“中国载人深潜英雄”、1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几十个集体和个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
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王桂廷工作照片


左图为2007年,“大洋一号”船船长陆会胜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
右图为2012年,潜航员傅文韬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


结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今天,中国海洋事业已站在了新的起点,建设海洋强国、依法治海依然任重而道远。滕征光表示,北海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澎湃的激情,更加坚定的信念,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END-

专题撰稿/海洋报记者 赵建东 图片提供/北海分局 整理/屠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