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海疆万里行】北海的“海岸卫士”红树林(有声)
北海的“海岸卫士”红树林


红树林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类型,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与海草、珊瑚礁一道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国拥有红树林湿地约2.2万公顷,其中广西约占38%,位居全国第二位。中国目前建立了32处国家级红树林和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8处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上各省区市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全国约80%的红树林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



北海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北海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1997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CBR)网络,200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网络,200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是Ramsar湿地公约成员。它是目前全国海洋系统唯一获得世界双桂冠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面积818.8公顷,生物多样性丰富,红树植物多达11科14属14种,其中天然红海榄群落272.4公顷,占广西红海榄林面积81%,是我国大陆海岸保存完好、发育最典型的成熟红海榄林,被视为该种红树在我国的基因库。

北海红树林湿地为海岸保护、环境维护等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有关单位测算,仅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一处,每年红树林资源产生的经济价值超过1.09亿元。


对于一般植物来说,由于海水和海滩上土壤溶液的浓度,可能会大于植物体内的浓度,因此它们不但不能够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反而会被土壤溶液把体内的水分返生出来,从而导致植物被烧死。而红树林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它具有一种很奇特的功能——逆浓度梯度吸收。这种独特的功能,使红树林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赤潮的发生,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成熟的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还能够形成一道防风消浪、保护海堤的天然屏障。此外,红树林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的转换,为鱼、虾、贝类和螃蟹等浅海湿地生物提供养分丰富的食料。


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曾经是广西多个沿海地方的一道风景。它平衡沿海生态,庇护沿海居民免受风浪的直接冲击。然而,盲目发展一度极深地伤害了它,由此带来的恶果,也刺激了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种植红树林,并自觉地保护它。在这细心的呵护下,红树林的伤口正在慢慢愈合。目前北海的红树林面积比10年前增加了33%,达到4500公顷,湿地生态功能成效明显。



广西历史上红树林面积是现存面积的3倍。从1955年以来,面积下降幅度最大的三个时段是1955年—1977年,1986年—1988年和2001年—2004年,主要是由于广西沿海海水养殖业大发展及沧海变盐田等原因。红树林变化与人为活动关系很大。根据研究报告,广西海岸曾有红树林23904公顷,到1955年减少了三分之二,而到1988年,广西红树林面积下降到最低点,面积仅占1955年的约50%。

北海作为北部湾主要沿海地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2002年之前,红树林砍伐事件时有发生。合浦县闸口镇、党江镇、西场镇都发生过因砍伐红树林被曝光的事件。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和海洋、林业部门加强了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红树林面积逐步得到恢复。尤其是本世纪开始的造林工作,使广西现有红树林面积基本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这种恢复中除了有人工种植的外,还有红树林自然修复的部分。


北海的“人造红树林”工程是从2002年开始的。北海市在沿海乡镇试种了桐花、秋茄、白骨壤、红海榄等红树林品种约933公顷。据了解,人工种植红树林的成活率大概为三分之一。


红树林生长很难。

因为红树林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对土壤基质的要求也特别高,并不是所有海岸都能生长的。它主要分布在河口、溺谷、潟湖等淤泥比较深,海水盐度低,水流速度缓慢的地方。红树林一旦被毁坏,很可能会永久性失去恢复的机会。


-END-

本文为《海洋世界》独家撰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专题策划/思源 撰文/思源 整理/屠畅

为“海疆万里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