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服务海洋经济“两区”建设做了啥?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服务海洋经济“两区”建设做了啥?


※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加强海洋资源管控


切实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边界,围绕事权抓转型,该放的坚决放掉,该管的坚决管好。




进一步完善科学用海机制。



围绕“四张清单一张网”,坚持用改革的理念来推动海洋综合管理。推进海洋空间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制订了海域及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出让、登记等配套制度;开展了海域(海岛)评估、交易、转让、收储等政策研究,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海域使用基准价。探索产业用海指标体系、海洋生态红线政策和海洋生态损害赔(补)偿制度,引导集约、节约、生态用海。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科学利用,组建了省海岸线管理办公室,基本形成了海岸线归口统一管理制度框架,编制完成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初稿)。



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在全国率先推行海洋环境月度通报制度,对“三湾一港”、6大入海河流和48个排污口提高监测频次,实施月度监测。继续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力度,截止目前,浙江省近岸海域共布设各类海洋环境监测站点842个,基本实现了海洋功能区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近岸海域浮标实时监测系统建设,浙江省已完成14个水质实时监测浮标、14个数字化监控平台和3个岸基视频系统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海洋水质浮标实时监测数据网络发布和赤潮短期预警信息(试行)发布。据二季度监测分析,与上年同期相比,浙江省海域水质状况基本稳定,全海域富营养化面积占比下降10个百分点。




进一步提高服务“两区”意识。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去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围填海计划指标12.6万亩(其中建设用海7.5万亩),居沿海各省(市)首位;舟山钓梁区块2.07万亩区域建设用海规划获批,助推了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确保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用海,建立海域审批“绿色通道”,主动对接投资额超过50亿元用海项目,安排舟山民营国际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围填海指标3000亩;落实了舟山大陆引水三期、温台LNG成品油、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去年以来,全省共审批用海项目572个,确权面积16.35万亩,包括建设用填海造地面积2.23万亩(其中,用于沿海产业集聚区2.04万亩,占92%)。舟山市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获农业部批复支持。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切实缓解企业建设资金紧缺困难,去年以来,全省共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书抵押登记190本,抵押融资150亿元。


※贯彻落实“两山”理论,稳步推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

贯彻“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全面推进“一打三整治”。



截至6月30日,浙江省累计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3694艘,超额完成了前期核查总数(13439艘),沿海30个有取缔任务的县(市、区)基本完成取缔任务,做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整治“套牌”渔船近1000艘,清理禁用违规渔具11万余顶。查处各类案件1800余起、移送司法机关83人,着力扭转海洋捕捞无序、无度乱象。浙江省的“一打三整治”行动,推动了全国海上秩序法治化进程,为全国海上执法一盘棋打下了扎实基础,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高度肯定。




加强海洋生态修复



完成沿岸6个拟建海洋牧场和9个产卵场保护区的本底调查和选划。组织实施了嵊泗马鞍列岛和普陀东极海洋牧场项目。增殖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海洋水产苗种27亿多尾(粒),并全面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工作。



积极开展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打造美丽黄金海岸带示范区。



争取国家海洋局资金近10亿元,引导全社会投入资金总计22亿元,大力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着力恢复重点海域自然生态功能,推动“三湾一港”等海洋功能区生态功能持续好转。


※坚守安全底线,切实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加快推进标准渔港建设。



自2007年标准渔港建设启动以来,累计完工标准渔港建设项目54个,完成投资32.2亿元。通过项目建设,新增有效锚泊面积1380万平方米,达到为26400艘渔船提供就近安全避风服务的能力。




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按照《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十二五”规划》(浙政发〔2012〕26号),继续推进海洋防灾减灾“五大工程”建设,新建一批海洋自动观测站和X波段雷达观测站,落实了一批海洋观测志愿船,基本建成三级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协助舟山市政府完成《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灾害预警报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的编制,对镇海石化等一批沿海重点保障目标开展了精细化预警报服务,及时发布了一批海浪和风暴潮预警信息,灾害性海浪和风暴潮24小时预报准确率为88.6%和78.5%,有效应对了“凤凰”、“灿鸿”等10个台风,实现了“少沉船、不死人、少损失”的防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