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南海仲裁案”系列专题访谈 (一)|李金明教授:"南海仲裁案:美菲正联手打舆论战"
编者按:近日,“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结果即将公布。《太平洋学报》作为海洋出版社承办的海洋人文社科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在近年发表了多篇与仲裁相关的重要国际法学术文章。在仲裁结果即将公布之际,学报编辑部对各位作者进行了访谈,以期进一步增进民众对南海仲裁案的了解。

厦门大学李金明教授:
南海仲裁案:美菲正联手打舆论战”

问:李教授,您好!您在我刊2016年第3期发表了《南海仲裁案:美菲联手打舆论战》一文,认为美菲正在该案件中联手对华打舆论战。其实您的这篇文章在2015年末便已成型,为何您在去年年底便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呢?
答:南海仲裁案从表面看是菲律宾向国际仲裁法庭提交的,但真正的幕后推手是美国。美国将该案作为制衡中国的一步妙棋,妄图以此来化解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声索。
美国将该案作为制衡中国的一步妙棋
从2015年7月8日至13日仲裁法庭举行的第一轮口头辩论中就可以看出,美国才是这场仲裁案的主角,无论文件的起草,还是法庭辩论,都是由华盛顿律师一手代理。美菲为了使南海仲裁案引起国际上的重视,还广泛制造舆论,极力渲染南海的紧张气氛,将南海问题说成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藉此向国际仲裁法庭施压。菲律宾大法官甚至以“扩充军备竞赛”为由,对联合国仲裁法庭进行威胁和恫吓。种种证据,都显示该案的真正幕后推手是美国,且美国妄图通过该案从国际舆论上打压中国。

问:菲律宾为何要这样做呢?他是如何配合美国的?
答: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的真正目的,显然是想通过国际仲裁将其非法侵占的部分南沙岛礁变成“合法”。
东南亚部分国家侵占中国南海岛礁情况

菲律宾于2013年1月23日开始提交国际仲裁,中国于2014年12月7日发表声明,表示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出的仲裁,仲裁庭随后在同月向菲方提出了26个有关立场与申诉的问题,在获得菲律宾2015年3月17日提交的答复书后,仲裁庭于2015年7月7日至13日开庭就菲律宾提交的南海仲裁案进行口头辩论,以确认对此案是否具有管辖权。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方发表了对于仲裁庭管辖权的声明,菲方的仲裁要求和立场是发生了变化的。在2015年7月的口头辩论中,菲律宾包括其外交部长、大理院法官在内的代表团改变了之前要求“以《联合海洋法公约》为依据,解决领土争议问题”的做法,而一再陈述“菲律宾没有提出南海岛礁主权谁属的问题,也没有提出海洋划界的问题”,而是要求仲裁庭仲裁其在南海的海洋权利。

问:为什么您认为美国才是仲裁案真正的幕后推手呢?
答:菲律宾之所以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与美国重返亚太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是南海仲裁案的极力支持者,
更是仲裁案的真正幕后推手
美国是南海仲裁案的极力支持者,更是仲裁案的真正幕后推手。美国国务卿克里曾在2013年10月10日文莱举行的东亚峰会上当着包括李克强总理在内的多国领导人的面声称“支持菲律宾采取的仲裁策略及其领土声索。”美国某知名智库学者卡本特更是认为:美国想要通过干预中国与邻国的南海争议来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最具挑衅的做法是奥巴马支持菲律宾及其对南海争议岛礁的声索”。美国在菲律宾提出仲裁请求后,更是多次与菲律宾联合发表声明,表态坚挺仲裁案。

为了配合菲律宾提交的国际仲裁,美方甚至把矛头直接对准中国的南海断续线。美国国务院于2014年12月5日发表了题为《海洋界线——中国在南海的海洋主张》的报告,在其结论中特别写道:“如果中国地图上的断续线是用来表示以所谓的‘历史性水域’或‘历史性权利’为由,声称对该海域拥有主权,这种声称不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0条和第15条小范围承认的历史性声称。”

美国意图由此事先给仲裁法庭定调,以显示对菲律宾的舆论支持。但是根据法律不溯既往的原则,南海断续线是1947年产生的,而海洋法公约是1994年生效的,这之间相差了47年,海洋法公约对它之前产生的法律事实不具有约束力。美国国务院在仲裁案进行到关键时刻发表这种官方文件,难免使人们质疑其企图左右仲裁结果的动机。

在仲裁法庭2015年7月8日至13日的口头辩论中,美国在其发布的新闻稿中毫不掩饰地写到:“菲律宾提交的南海仲裁案,无论在文件起草,或者是法庭辩论,都是由美国华盛顿福利·霍格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代理。”负责在法庭辩论的律师是保罗·赖克勒和劳伦斯·马丁,另有3名国际顾问(一名美国籍和两名英国籍的国际法教授)提供技术支持。对菲律宾这样一个专业人士行业以律师为主的国家来说,竟无一名菲律宾律师能够参与口头辩论,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

问:美国是如何在国际上制造舆论以打压中国的呢?
答:一方面,美国为了使南海仲裁案引起国际上的重视,广泛地制造舆论,极力渲染南海的紧张气氛。

2014年12月,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将南海领土主权争端爆发为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等级从“低级”提升为“中级”,这意味着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达到50%。该协会甚至把南海问题列入2015年最需要预防的十大冲突之一。

这十大重点预防的事件是:伊拉克危机、对美国本土或盟友的大规模袭击、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朝鲜危机加剧、以色列再次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南海军事冲突、叙利亚内战升级、阿富汗内乱加剧、乌克兰东部战争升级以及巴以局势紧张加剧。

另一方面,美国把中国描绘成为“挑衅者”,指责中国以“咄咄逼人”的姿态企图改变南海的现状,而不是“通过有意义的外交努力来解决争端或实现仲裁”。

因此,他们把南海问题渲染成为世界性问题,令全球担忧的焦点议题。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在南海维护自己国家的领土主权是合理合法的,中国并没有以武力威逼过其他国家,且南海问题属于区域性问题,不可能成为全球担忧的焦点。

实际上,全球担忧的焦点问题因国家而异。

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人们担忧的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造成的威胁(68%),而欧洲各国比美国更担忧该项威胁(70%),至于被美国渲染为“焦点议题”的南海问题,只有30%的美国民众表示担忧,而在欧洲仅有16%。实际上只有那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比较关心南海问题:菲律宾56%、越南60%、日本52%、印度38%。其他亚洲邻国的关心度就比较低:印尼只有11%、马来西亚12%、俄罗斯2%。

这些数字说明,美国将南海问题渲染为全球关注焦点是别有用心的,其目的是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藉此向国际仲裁法庭施压。

问:菲律宾在舆论方面是如何配合美国对我国打舆论战的呢?
答:首先,菲律宾政府官员大肆炒作南海仲裁案,与美国联手打舆论战。

菲律宾大理院法官安东纽·加彪在一次讲座中就大谈中国南海断续线对菲律宾的侵害。这位大法官甚至将舆论的焦点直接对准了仲裁庭,对仲裁庭进行威胁和恫吓。2015年8月12日,加彪在菲参议院做报告时,警告说,如果仲裁庭就菲律宾与中国的领土争议,作出不利于马尼拉的判决,则南海将爆发军备竞赛。会后他又告诉媒体,如果菲律宾在南海仲裁案败诉,这说明法治没有得到伸张,“到时候,我们必须缴纳更多的税金购买战舰及飞机,这将会出现军备竞赛。” 10月5日,加彪在位于华盛顿某著名智库的一次讲座上又警告说,如果中国获胜,“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走向终结的第一步”,“如果舰炮的原则在我们的海洋和大海上获胜,不再有法制,这将导致沿海国家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菲律宾外交部长罗萨里奥更是把舆论做到联合国大会上。
2015年11月1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抵达菲律宾,
与该国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会面
罗萨里奥2015年在联合国大会第69届高层会议上演讲时不顾事实对中国横加指责、混淆视听。而实际上,菲律宾的国家领土范围是继承1898年《美西条约》规定下来的“条约界限”,即从东经118°到东经127°,北纬4°45′到北纬20°。而中国南沙群岛的范围是从东经109°30′到117°50′,北纬3°40′到11°55′,根本不属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内。
 
至于中菲之间的南沙岛礁之争,主要是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武力侵占,并将之命名为“卡拉延群岛”,宣布为“菲律宾领土”,这才是今日中菲南海争议的根源和核心之所在。
 
其次,菲律宾还利用其国家电视台,制作有关南海争端的纪录片广泛进行宣传,公开挑起和煽动菲民众的反华情绪。

在2015年6月12日菲律宾独立117周年纪念日,菲律宾人民电视台4套首播纪录片《自由》的第一集“海洋权益”,第二集与第三集将分别于6月底和7月初播出。
菲律宾军方登上中国南沙群岛中业岛,并升起菲律宾国旗
 
这部纪录片由菲外交部、总统府新闻办公室和菲新闻局联合制作,分别从历史、经济和法律角度“介绍”南海争端。它收集了一些公众人物针对南海问题的激烈言论,极具煽动性,如妄称“根据海洋法公约,菲律宾等岛国有权在中国控制的部分南海领土进行捕鱼和能源开采”,“如果我们不参与其中并采取行动,我们将没有任何遗产留给下一代。问题是,我们的邻居在偷偷摸摸地蚕食我们的领土,抢夺所有资源,这些本应该属于我们”等等。
菲律宾反华声浪此起彼伏

该纪录片旨在向全球菲律宾人灌输民族主义,播出之后有些人即借机宣泄对中国的不满,且有人呼吁抑制中国货。

报道制作/向思源、屠畅     编辑/邓文科(《太平洋学报》)
感谢阅读

《海洋世界》杂志社
ID:oceanworld360
关注海洋时事热点,倡导健康海洋生活方式。普及海洋科学技术知识,发掘海洋文化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