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大咖说海,海缸生物学“教你怎么对付红(绿)泥、菌膜”

大家好,欢迎打开我的帖子,我是大咖,海水大咖。今天的大咖说海继续更新。

今天在余溪女神的群里和大家探讨了一下磷元素的问题,然后就磷元素引发的红泥问题作了下深入的讨论,发现很多人对红泥是存在误区的,今天的海缸生物学就帮助大家了解一下讨厌的红泥。明白了红泥是什么和红泥的成因,我们才好去对付它。

一、红泥就是“赤潮”吗?

我想,很多人看到红泥这个红字,就很容易和“赤潮”的赤字联系到一起,尤其是自然水体中在磷超标的环境下容易引起赤潮这一点更让人容易和我们海缸中的磷超标容易引发红泥联系到一起。然而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赤潮和红泥不是一回事。


在自然水体中,有一种数量庞大的浮游植物,他们可以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将氮气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而固定在自己体内,这被称之为生物固氮。所以在海洋中,氮元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都知道藻类的繁殖除了氮之外还需要有磷的参与,藻类的分子中氮磷的比例大概是16:1 。而自然水体中溶解的磷元素十分有限,所以磷元素就成了自然水体中主要的限制藻类繁殖的因素。

一旦人类将含有丰富磷元素以及铁、锰等金属元素的污水排放到水体中,这些元素会大大刺激赤潮藻类的爆发式的繁殖增长,他们大量聚集到一起,就引发了赤潮。不同的赤潮藻类引发的不同赤潮所体现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甚至有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颜色。另外赤潮藻类往往会分泌一些有毒物质,这些物质闻起来是很臭的。


赤潮引发鱼类死亡的原因有几种。一种是在赤潮环境下,大量的浮游植物会聚集到鱼的腮部,阻塞鱼鳃的呼吸,造成鱼的缺氧死亡。第二种是赤潮藻类消耗完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后开始大量集体死亡,尸体在被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中溶解氧不足,鱼缺氧死亡。第三种原因是鱼吃了有毒的赤潮藻类而死。第四种就是赤潮藻类会分泌毒素,引起海洋食物链顶端的鱼类中毒死亡。

以上就是赤潮,细心的鱼友一定会发现赤潮和我们海缸里面的红泥绿泥不一样,红泥绿泥石没有臭味,同时也不会漂浮在水面上,更多的是附着在角落的沙面上或者藻类丰富的部位。这些红泥有一定粘性,会连成片,同时一般红泥中还会带有气泡。这些特点显然和赤潮不太一样。


那么红泥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被称为“蓝藻”的细菌,他们以氮和碳作为营养,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在光照下,他们会变厚并且呈暗红色。这些细菌的聚合体就是我们的红泥了,当然绿泥就是另外一种菌类,其实都一样的。所以说红泥是菌,赤潮是藻,不是一回事。为了简化,后面我们把红泥绿泥统统成为菌膜。

二、菌膜的成因

细心的鱼友一定会发现,菌膜一般喜欢长在哪里?是不是一般长在细密的藻类的表面,长在水流弱小的旮旯,长在死亡珊瑚的残骸上?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堆积很多食物残渣或者是生物的碎屑残骸。这些残渣不是灰尘,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机物和生物的尸体碎片,他们中都富含蛋白质和磷。而细菌就非常喜欢这些富含蛋白质的碎屑,在光照下,很快就会跑到上面去繁殖,进而形成了菌膜。

所以说,有一个误区。是先有磷还是先有菌膜。

菌膜的产生和磷(不管是有机磷还是无机磷,不管是溶解磷还是颗粒磷)没有太大关系。他们吃的主要是有机物,而不是冲着有机磷去的,只不过有机物基本都含有磷罢了。菌膜吃完有机物,一部分磷被吸收用于细胞分裂,最后固定在他们自己体内,一部分被分解代谢形成溶解于水中的游离态的氮和磷。所以有菌膜的水体磷一般都超标,但并不是先有磷后有的菌膜,而是菌膜将含磷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了磷。

这里补充一个关于海缸中磷的小知识,在前面我写的磷循环的文章中提到过,海缸中的磷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已经溶解的游离态的磷,一种是没容积的颗粒状磷。测试剂只能够测试出游离态的溶解磷含量,而不能测试出不溶解的颗粒磷的量。颗粒磷又包含了无机磷和有机磷。无机磷颗粒就是含有磷酸盐的无机物沉淀,我们一般使用的化学除磷剂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游离的磷元素转化为不溶解的沉淀物质,最后和泥沙浮沉混合在一起,要么永远留在缸里,要么被过滤掉。有机磷颗粒实际上就是还没有被分解的食物残渣和生物尸体碎屑中含有的磷,他们最终都是会被慢慢分解的,分解的最终产物就是游离态的磷。


因为只有有机物才是菌膜的成因,所以即使你的缸中游离态的氮磷元素都很高,但是没有有机物颗粒,是不会产生菌膜的。这就解开了我们余溪女神心中的不解之谜。


三、菌膜的防治

所谓防患于未然,防止菌膜的出现比治理菌膜更重要。在角落里的菌膜,是因为这里水流不畅,很容易造成残渣碎屑的堆积,光一来,菌膜就来了,他们是来分解这些有机物碎屑残渣的。所以这种菌膜防治,需要加大水流,把那这些有机物碎屑吹走,通过物理过滤和蛋分排出即可。



在细密毛藻的中间,很容易藏污纳垢,即使水流大也不一定都能给吹走,很多造浪上边长藻的地方都会出现菌膜就是这个原因。沾有机物残渣的毛藻形成菌膜的温床。这种情况需要我们缸里有足够的能吃残渣的生物和微生物,在菌膜形成之前就先把这些残渣吃掉了。比如各种虾蟹,螺,还有各种虫,比如蛋白虫、刚毛虫等等。这些生物把有机物颗粒吃掉,然后代谢分解成溶解于水的游离态的氮和磷。

在死亡生物残骸上的菌膜就要靠我们维持珊瑚的健康来防治了,另外一旦发现珊瑚出现脱骨,并且无力回天的时候就给这块截肢或者扔掉,以除后患。

最后还有一个防止菌膜的方法,就是提高鱼缸中的氧化值(ORP),让缸里中的有机物快速被氧化分解成游离态的氮磷元素,没有了有机物颗粒也就没有菌膜生存的空间了。

四、菌膜的清除

一旦出现了菌膜怎么办?有几个办法分享给大家。

1、手动清除

手动清除恐怕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即可以清除红泥,还可以清除掉有机物残渣,一举多得。红泥的附着力是很弱的,水流一吹就飞了,飞到别的地方可能还会继续生长,所以最好吸走它,一了百了。

2、生物清除


因为菌膜是菌不是藻,所以大部分的除藻生物都是不吃红泥的。而且菌膜对大多数生物是有毒的,食藻生物一旦误食红泥,很容易中毒死亡。但是个别生物也是会吃菌膜的,据我所知虎斑贝是会吃红泥的,还有电光蟹也会偶尔吃一点红泥。但是虎斑贝(宝贝螺)同样也会骚扰珊瑚,这家伙是肉食的......

3、关灯压制

前文提到过,菌膜是既需要有机物作为食物,又需要光合作用的菌,所以关灯对于菌膜来说是灭顶之灾。一般来说关灯三天可以杀灭缸中的菌膜,同时对于珊瑚等生物有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你有SPS就需要考虑珊瑚颜色的问题了。

关灯压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质,因为菌膜大量死亡,而主缸的藻类又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时一定要提高蛋分的效率,尽量打湿泡。同时加强水流循环,勤换洗物理过滤。

4、下药杀灭

早就听说有人用杀菌药物杀灭菌膜,但这恐怕是最不安全的一种方法。我们的海缸赖以维持的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也是菌,用杀菌药物肯定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隐患太大,这里不推荐使用。

明白了菌膜的成因,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它了。相信今天的分享对大家一定有用。



跟着大咖下海,最少能省一万块钱




大咖说海的全部文章均为大咖本人原创

欢迎转载引用,但请注明出处

原创文章需要您的支持,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关注大咖说海公众号
公众号每天与论坛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