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水族无脊椎生物:五爪贝(Hippopus Clams)
翻译:盗火 也许你从没在市面上见过porcellanus,但要买到一个hippopus还是很容易的。既然要购买,就要了解以下信息,以确保能够成功饲养。 Tridacnids,一般称为巨蛤,是礁岩缸常见生物,其中大部分属于Tridacna(砗)属。然而,tridacnids中还有两种常见的不属于这个分支,它们是Hippopus hippopus和Hippopus porcelanus,前者比后者在鱼市里更常见。大家对这两种生物都不太熟悉,所以我在这里详细的介绍一下。 Hippopus hippopus 俗称hippopus clam砗蛤、草莓蛤、马蹄蛤、熊掌蛤,是典型礁岩区生物,往往生活在有海草的沙底或泥底,或珊瑚碎片上。Shelley (1988)曾描述,它们在幼年期经常会轻微的附着在底基上,直到身体超过14厘米。而Pasaribu(1988)却认为,它们从不附着在底基上。其实这要视底基的情况而定,幼年期,它们会尽可能的附着在底基上,而成年后,它们则依赖于自身的体重固定自己的位置。在有些潮间带6米左右深的水域中,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它们的自然生长范围从东印度洋开始,东部缅甸,穿过太平洋,一直到马绍尔群岛再到斐济和汤加,北至遥远的日本海,南至大堡礁,新喀里多尼亚和澳大利亚西部。然而,现在它们已经被过度捕捞,在上述的一些区域接近灭绝。 1 与Tridancna种类不同,hippopus的套膜无一例外的只伸展到贝壳的上边缘。而不会像Tridancna种类那样将套膜向贝壳外伸展。吸水的进水管(inhalent siphon)周围也没有触手。不过,我看到过一些种类,它们的吸水口边缘有些小突起,或者看起来像是扭曲、褶边。吐水口(exhalent siphon)通常是扁平的圆盘状,形成一个带有圆口的低锥形。 2 H。hippopus的吸水口边缘没有触手,这一点使它很容易却别于Hippopus的其它品种。 这种五爪贝有一些颜色,但绝大多数是棕黄色或橄榄绿色底,有奶白色或金色斑点或条纹。其余的多以灰色为主,仅此而已。它们的组织往往颜色很浅,甚至无色透明。 3 两个很漂亮的H.hippopus,一个较大,一个相对小一些。 贝壳通常是灰白色,有时带点轻微的黄色或橘色。这一点与其它的tridacnids不同,它们的贝壳通常会有些不规则的红色斑点覆盖。由于贝壳外部常被其它生物所覆盖,因此在野生环境中,大一点的个体就无法识别其贝壳上的特征了。它们的两片贝壳之间铰合部分很长,一般都能超多贝壳长度的1/2,有些较大的甚至能接近2/3。这使得贝壳的口可以张得很大。贝壳的弧度也很大,即使很小的hippopus也非常肥壮。 贝壳上也有很多波折,一般在13-14个左右。不过其中只有5-8个是非常明显的波折,角度很大。另外,较大的波折上还有筋条分布,看起来好像由多个小的波折组成。它们的贝壳上缺乏鳞片甲状结构,而鳞片结构在Tridacna种属的T.maxima和T.aquamosa上都很常见,但它们的贝壳上有时会被小型的半管状结构覆盖。尤其在体型较小的个体上更为多见,呈现一种短枝状突起外观。 4 这些管状结构只在H.hippopus的贝壳上发现过。 贝壳的两瓣是对称的,能够紧紧的闭合。贝壳的顶部是向内扣的手指状,但它们在幼年期形态是接近方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变圆弧形。这些内扣的手指状一般有8-12个。丝足凹口位于贝壳的底部,幼年的个体凹口非常小或根本没有,而且可能会短期后完全关闭。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hippopus一般在幼年期保持仅1周的吸附时间,或者根本不吸附,长大后根本不吸附底基。丝足凹口的周围也很独特,有许多交错的手指状突起,这在Tridacna种属的五爪贝中不存在。 5 这两种Hippopus种属的五爪贝丝足凹口的结构与Tridacna种属的差异非常大,有很多内扣的交错手指状突起结构。 它们可以长到很大的体型,Rosewater(1965)曾报道过,Hippopus的长度能超过40厘米,最近的研究显示它们还能长得更大。例如,Fossa和Nilsen(2002年)说,它们最大的体型能到达50厘米长,而Knop(1996年)说,目前最大的Hippopus记录保持在菲律宾海洋研究所,可测量直径达54厘米。不过,Fossa和Nilsen说40厘米是常见的最大尺寸,Smith(1898年)曾写道,在菲律宾,34厘米直径已经是超大号的了。因此,别指望在水族箱里能养出这么大个头的Hippopus。 Hippopus.porcellanus 俗称porcelain蛤或瓷蛤,几年前,在美国这种生物很少见,我从五爪贝贩子的手里买过一只,他说这是他从事五爪贝进口生意7年来看到过的第一只。我也从没在水族店里看过。然而,在参观C.V.Dinar coral和印尼的五爪贝农场时,我看到那里饲养着很多,都是准备发往日本水族市场的。因此,那里最漂亮的个体也都销往了日本。在那里居住了两年,我可以告诉你,他们搜集了最好的个体。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 6 C.V.Dinar在印尼的机构饲养了相当多的Hippopus五爪贝。其中绝大多数是Hippopus.hippopus,不过也有少数H.porcelanus。 无论如何,像porcellanus和hippopus,它们通常生活在礁岩区平坦的有海草的沙质底基上,porcellanus一般不会附着在底基上,它们也会在潮间带中6米深度的地方找到。然而,porcellanus的分布范围远远小于hippopus,原始生长地仅限于印尼东部,菲律宾南部,帕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而且你也应该猜到,它们早已被过度捕捞,在这些原产地已经很难发现了。 7 与hippopus相同,porcellanus的套膜也只伸展到贝壳边缘,并不向外扩张。吐水口也是低平的圆锥状,口部呈圆形。然而,吸水口与hippopus不同,有明显的交错的触手。它们套膜的颜色主要是棕黄色或橄榄绿色,有奶白色的或金色点状花纹和细条纹。有些套膜更是呈灰色。它们还普遍的具有半透明或无颜色区域。 8 H.porcelanus的吸水口周围有触手,这是它们与Hippopus其它种属的明显区别。 9 图中左侧为c.v.Dinar的一只大号H.porcelanus,右侧是我自己的水族箱内的一只。出水口位于下方 如果外壳洁净,应该是白色的。它的俗名也因此而得。俗名”china clam“中的china不是指中国,而是指瓷白色的意思。它们在幼年期贝壳呈扇形,两片贝壳铰合部位大约占到体长的一半,而且随着体型的增长,铰合部位也在不断的增加。铰合部最终可达体长的三分之一,贝壳因此能够张开非常大的角度。和hippopus一样,porcellanus往往比较肥胖。 它们的贝壳有典型的5-7个褶皱,其中5-6个褶皱形状比较完整。这些褶皱角度很低,而且没有鳞甲,所以它们有时看起来很像Tridacna derasa。因此,尽管属同种,但它们的贝壳形态与其它hippopus相差许多。 贝壳的上边缘有5-6个向内扣的指状弯曲,内缘光滑,与对应的另一边形状相同。当它们需要闭合时可以关闭得非常严实。而且,和hippopus一样,porcellanus的丝足附着也很弱,只在体型很小时才吸附底基,体型大了以后就不再吸附了。因此,它们在幼年时,丝足凹口就很小,甚至封闭,成年后几乎完全封闭。丝足凹口周围同样有很多小的指状或齿状突起。 Rosewater(1982年)报告了它们的最大体型,随后Lucas报道发现最大体型为40厘米。 水族箱内饲养 了解了它们的基本特性,我们可以在水族箱内饲养了。首先是水质。饲养上述两种五爪贝(以及其他tridacnids五爪贝)需要普遍意义上的标准水质。水温控制在25 °-28 ° C之间是比较理想的,pH值为8.1-8.3。水体硬度应最好控制在9-12dKH,钙离子含量控制在380-450ppm。要特别注意的是,五爪贝在生长过程中,是向整个贝壳内部增添钙化物质,而不仅仅是在顶部生长的边缘。因此,即使是非常缓慢的生长,也会消耗掉水族箱内大量的硬度和钙,这将远远超出你的预期,相应的参数水平也下降很快。 除此之外,足够的光照也是饲养成功的关键。光线照射在柔软的套膜组织上,其内部的共生虫黄藻几乎提供了所有的能量,在野生环境中如此,在水族箱内也一样。所以,如果你希望它们活得好,就必须提供足够的照明。 如上所述,这些五爪贝都是生活在水深超过6米的海域。除了Tridacna crocea,与Tridacna的其它种类相比,这是非常浅的深度。Crocea也能在潮间带约6米深处找到,其它种类要在更深的地方才能找到。例如,最常见的T.maxima生活在15米深处,T.derasa生活在25米深处。差异相当大。 这意味着,文中介绍的两种五爪贝比其它种类需要更多的阳光。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和Fatherree(2006年)提供的详细资料,它们可以接受比T.crocea更少的光照,但在这种情况下,生长速度大大降低。因此,高输出荧光灯只适合较浅的珊瑚缸内饲养上述两个品种的五爪贝,如果缸比较深,需要把五爪贝放到活石顶部接近水面处。所以我强烈建议尽可能在灯架中多安装灯管,让灯管尽量接近水面,当然要在不造成水温升高问题的前提下。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tridacnid的各个品种之间差异相当大。由于遗传基因差异,同样条件下,不同的个体适应程度会不相同,两个个体之间携带的虫黄藻株也会不同。所以有些个体可能需要更少的光,可以放在更深的水族箱内,但我建议你不要冒险尝试。 经验表明,金卤灯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金卤灯和荧光灯的组合会更好。标准的175瓦白色或偏蓝的金卤灯泡足以给鱼缸底部的小型或中型的五爪贝照明,前提是水族箱深度不超过45厘米。不过,如果水再深一些的话,我会用250瓦或400瓦德灯胆。 下面我们说说是否需要对五爪贝进行投喂的问题。所有tridacnids都是滤食性生物,从周围海水中滤食微粒。然而,它们体内的虫黄藻可以提供绝大部分营养,而且它们还可以直接从海水中吸收营养。事实上,如果有足够的光线,任何体型大小的tridacnids都可以放弃滤食,生活在完全没有“颗粒”的纯净海水中,只要海水中有足够的营养。我向你保证,任何与此相反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我本人在Fatherree(2006年)中有一篇专门介绍tridacnid营养的文章,其中包括它们如何“工作”,介绍非常详尽。但在这里,我还是简要的说明一下,在水族箱中,基本上只需要良好的照明和正常的投喂鱼类即可。有些没有被吃掉的鱼粮在水中分解成小颗粒,五爪贝能够将它们过滤出来吸收,并将自己的消化产物经海水排出。但是,大多数食物是被鱼吃掉的,鱼类排泄出固体废物,并分解成小颗粒,释放出溶解在水中的营养,这些营养可以直接被它们tridacnid吸收。所以,当你投喂鱼儿的时候,五爪贝也被投喂了。回到上世纪90年代,我在营养丰富的水族箱内,用金卤灯照明饲养了很多五爪贝,从没有直接投喂过。 下面是营养盐水平问题,也就是是否有足够多的鱼或鱼粮维持一个或多个五爪贝的需求的问题。水族箱内鱼类数量过少或五爪贝数量过多(要看你怎么认为了)而产生鱼的排泄物不足的情况是可能出现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了,投喂些浮游植物。基本上,假如水质及照明没有问题,你应该会看到贝壳的生长,反之说明有些条件未达到要求。 你还需要考虑水流,因为这两种五爪贝生活在珊瑚礁和近珊瑚礁环境中,经常暴露在强海流和波浪的浅水区。相反,水族箱水内的水流运动与礁岩区有很大的不同,多为线性水流,而且方向稳定。将它们放置在乱流区或低速水流区比较好,不应放在水泵出口附近,避免让强烈的线性水流持续的吹着它们。不适合的水流会让它们收起套膜,紧闭贝壳。任何它们高兴的张开套膜的位置都很适合。 接下来,我们将五爪贝放到适合的底基上。我认为最好将它们放在与原生地一样的底基环境中,这很容易,因为它们都生活在有底砂、海草和珊瑚骨的底基上。因此,只要光线和水流没有问题,它们几乎可以放在水族箱的任何位置。 说了这么多应该怎么做,该说些什么是不该做的了。tridacnid五爪贝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放置在活石的缝隙中,这样可能会阻止它们完全张开贝壳,更有甚者,如果它们试图自己移动,可能会掉进活石堆中。绝不要把它们粘在活石的洞中,这样会阻止它们完全张开。如果恰好有个足够大的洞可以利用,不要让洞里堆积太多碎屑。当五爪贝周围堆积碎屑时,用吸管或其它东西将碎屑吹走。 如果一个较小个体用丝足吸附在某块活石或是贝壳上,在移动时千万不要只抓住五爪贝而忘记附着物。那样做非常容易损伤五爪贝的身体组织,应当将附着物和五爪贝小心的一起移动。同样,也不要将五爪贝从附着物上硬扯下来,这样会损伤产生丝足的组织。最后,在短时间内,不应多次移动它们。不断的适应新水流和光照会给它们带来压力。这些都做到了,它们可以缓慢的生长。过多的压力只会导致它们的疾病,甚至杀死它们。如果一定要多次移动它们,给它们些时间适应,间隔至少1-2周时间。 ok,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也许你从没看到鱼店销售porcellanus,耐心等待,总会有机会的,而hippopus还是很容易买到的。所以,把这些规律记在心中,如果买下来就把它们养好。 参考文献
  1. Barnes, R. 1984. Morphogenesis of a nearshore windward fringing reef, Orpheus Island . Unpublished Honours Thesis,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James Cook University.
  2. Fossa, S.A. and A.J. Nilsen. 2002. The Modern Coral Reef Aquarium, Volume 4 . Birgit Schmettkamp Velag, Bornheim, Germany. 480pp.
  3. Govan, H. P.V. Nichols, and H. Tafea. 1988. Giant clam resource investigations in Solomon Islands. In: Copeland, J.W. and J.S. Lucas (eds.) Giant Clam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 ACIAR Monograph Number 9, Canberra. 274pp.
  4. Delbeek, J.C. and J. Sprung. 1994. The Reef Aquarium: Volume One . Ricordea Publishing, Coconut Grove, FL. 544pp.
  5. Fatherree, J.W. 2006. Giant Clams in the Sea and the Aquarium . Liquid Medium. Tampa, FL. 227pp.
  6. Kinch, J. 2002. Giant clams: their status and trade in Milne Bay Province, Papau New Guinea. TRAFFIC Bulletin 19(2):1-9.
  7. Knop, D. 1996 . Giant Clam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are of Tridacnid Clams . Dahne Verlag, Ettlingen, Germany. 255pp.
  8. Lucas, J.S. 1988. Giant clams: description, distribution, and life history. In: Copeland, J.W. and J.S. Lucas (eds.) Giant Clam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 ACIAR Monograph Number 9, Canberra. 274pp.
  9. Pasaribu, B.P. 1988. Status of giant clams in Indonesia. In: Copeland, J.W. and J.S. Lucas (eds.) Giant Clam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 ACIAR Monograph Number 9, Canberra. 274pp.
  10. Raymakers, C., S. Ringuet, N. Phoon, and G. Sant. 2003. Review of the exploitation of Tridacnidae in the South Pacific, Indonesia and Vietnam. TRAFFIC Bulletin, Brussels, Belgium.
  11. Rosewater, J. 1965. The family Tridacnidae in the Indo-Pacific. Indo-Pacific Mollusca 1:347-396.
  12. Rosewater, J. 1982. A new species of Hippopus (Bivalvia: Tridacnidae). Nautilus 96:3-6.
  13. Shelley, C.C. 1988. Growth rates of Hippopus hippopus from Orpheus Island, Great Barrier Reef. In: Copeland, J.W. and J.S. Lucas (eds.) Giant Clam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 ACIAR Monograph Number 9, Canberra. 274pp.
  14. Wells, S. 1997. Giant Clams: Status, Trade and Mariculture, and the Role of CITES in Management. IUCN -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77pp.
小钱717q 等 2 人觉得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