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海水鱼繁殖手册(Breeder’s Guide)连载翻译 第八章:幼虫培养(7)绿水的作用以及幼体混养的可能(完)

绿水法(The Greenwater Method

向培养缸内添加微藻(浮游生物),使缸内水变成绿色或浅棕色是海水生物繁殖中很常用的方法。

绿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将绿水加入到幼虫培养缸里,可以作为幼虫食物的营养来源,如轮虫,使轮虫自我繁殖,并保证其体内的营养消耗。因此,选择的微藻就限定在富含ω−3脂肪酸的几种。如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小球藻(chlorella)在远东地区也经常被使用,虽然这种藻缺乏海洋生物所需的油脂。

绿水法的另一个优势是绿水可以作为一个鱼幼虫捕食的背景颜色,使食物和水形成明显的反差。鱼幼虫的视力只有几毫米。当水非常清澈的时候,比如清澈的水族箱或背景颜色很亮,幼虫在捕食时会很困难。黑色背景和绿水的颜色都有助于鱼幼体捕食。进食顺利的情况下,鱼幼体的生长很快,而且健康。微藻在水中繁殖还有利于吸收水中的营养盐,防止垃圾堆积,保持水质。

当绿水的繁殖是鱼友们在室内小规模进行时,浮游动物一般只能限定在轮虫了。

商业绿水的繁殖一般是在室外,用水泥质地的水池或泥池进行。这些饲养条件下,在一次微藻爆发后常会有大量的轮虫和桡足类出现。这给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而且这里成熟的绿水中还会有很多微小动物的浮游幼体,提供了潜在的较为完善的食物网络。鱼幼体在这种环境中可以捕食任何能吃下的食物。饲养者无需做更多的调整,只需控制鱼幼体的密度。

绿水法更像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台湾和大溪地的饲养者们经常使用这种技术,通过视觉观察确定添加绿水的数量,以达到要求的密度和颜色。水体最终的颜色似乎比添加微藻的种类更重要。如果考虑添加ω−3脂肪酸,球等鞭金藻是最好的。在培养缸里放一个海水透明度盘子,添加了足够的绿水后,海水的深度看起来好像伸了15厘米的样子。这种方法可以直接用来估计绿水的添加浓度。精确的要求绿水添加密度完全没有必要,只要不是太多就好。

储存的绿水可以随时使用,并把海水调制想要的颜色,但这些微藻是死亡的,可能引起水质突然变化。但储存的绿水不会引起ph值波动,这也是优点。权衡起来很简单:使用储存的绿水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劳动,同时也能提供同样的营养和水体背景颜色。活藻用富含氮的废水培养。如果能保持水质,我们就可以直接培养储存绿水了,大大节省体力和时间了。

 

图中可见:绿水在左上缓慢滴加,下水口位于中心有网状过滤,气石缓慢打气

混养(Polyculture)

培养缸里混养是有可能的。很多品种的孵化成活率很低。由于种种原因,在人工孵化条件下的鱼卵往往过了成熟期还没有孵化出来。当隔离出来的鱼幼体很少时,食物的营养状况就变得很重要了。浮游生物自身也会消耗这些营养,(在繁殖领域叫做消耗率)。将不同种类的鱼幼体放在一起混养,可以增加食物的消耗率。下一章,将讨论到食物的消耗率和正确的营养补充是非常重的。

不同种鱼的幼体混养可以实现,同种鱼的幼体也可以混养。不同批次的幼体在需要喂轮虫或是丰年虾时是很容易区分的。但混养,无论是否同种类,都会有些小小的损失。

混养的种类要仔细考虑下。变身后,鱼的行为模式会有很大变化。变身后,如果种类不同,领地意识会明显增强。一些dottybacks很由于变身后行为模式很相似可以混养。小丑鱼也很适合混养,比如体型较小的公子小丑ocellaris、银背小丑sandarcinos等适合混养,提醒较大的番茄小丑melanopus等较大型的适合一起混养。

有些凶猛的鱼幼体会阻碍体型较小的鱼的生长,提升死亡率,因此不适合混养。很多古比非常适合在一起混养。不同属的鱼不要一起混养。

如果产卵的鱼非常多,形成了循环体系,混养是很好的。孵化先后差3天以内的可以一起混养。一批的鱼幼体会发展处相似的行为特性。如果非要严格的区分混养中各自一窝幼体的死亡率,仔细记录,混养中难度非常大。除非你有足够的经验能区分其中微小的差别。一旦幼体进入变身期,它们的区别会非常大,可以分离到成长缸饲养。

我看见海洋馆也是需要用绿水的,但好像家里没有人会这样搞。

图是饲养缸,下一章会有比较完整的绿水介绍

说到绿水养殖法,我在大学时试过。当然,我繁殖的是淡水灯科鱼。我也是在放养种鱼前先养绿水,然后把种鱼放进去。当它们产完卵后,再把种鱼拿走,只留小鱼在绿水缸里。最有趣的是我除了每天光照12小时外,没有喂养仔鱼,但几个月后它们已大到接收鱼粮了。当然,由于没有人工特别照料,仔鱼成活率很低,一批鱼只有6条活下来。

绿水需要注意密度,低等藻密度过多,反而会影响培养的轮虫和丰年虾幼体

学问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