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海水鱼繁殖手册(Breeder’s Guide)连载翻译 第八章:幼虫培养(3)幼虫培养缸的海水

IMG_4492

幼虫培养缸,中央下水管链接过滤系统。培养幼虫度过最初的4-5周。

幼虫对海水中任何一种细微变化都非常敏感,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因此,幼虫培养需要稍微“老”一点的水。新配置的海水在消毒过的容器内放置一周时间是不够的。与“老”海水相比,这里缺少适当的微生物环境,新配置的海水需要在含有生物的水族箱环境中老化。

“老”海水中有自由漂浮的细菌,能减少幼虫排出的废物毒性。异养细菌和硝化细菌就是这样被播种到幼虫培养缸内的。在最初的几周内,独立的幼虫培养缸,水源是从繁殖缸或水族箱里虹吸出来的水。这样最大程度地限制了转移造成的压力和幼虫培养缸里海水化学性质的不同。

卵在即将被孵化出来的当天就要移动的幼虫培养缸。幼虫在从孵化缸向培养缸转移的过程中经常受到损害。然而处在卵膜保护中的幼虫对海水水质的细微变化,如比重和ph值会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这时繁殖缸里的水不必太老。

理想情况下,培养缸内的水应该完全来自产卵缸。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产卵缸一般比较小,单独饲养,而幼虫培养缸一般水体很大,存在矛盾。产卵缸整缸换水绝不是好主意。基于这种考虑,有两种幼虫培养缸的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保持产卵缸体积不变,给幼虫培养缸注一半水位。日后逐渐向培养缸内滴加产卵缸内的水,用新配置的海水补充产卵缸水位。

第二个方案是将新配海水和产卵缸海水混合。比例为新海水:老海水=1:1或2:1,混合时要求新配海水盐完全溶解,温度调整到78-80华氏度,然后让混合海水老化几天。即将孵化的卵入缸前,混合海水老化时间越长,发生问题越少。我曾经成功的在不同系统间转移,没有明显损失。开始转移水时,首要考虑是添加有益细菌的数量。

一旦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对环境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大型培养缸系统中,第一周无需换水。如果是小型玻璃水族箱培养,可能需要每天执行换水,以减少水中的废物。比较好的经验法则是前六天不换水。换水量应该控制在5-10%的量。换水频率大约为每2-3天执行一次。经过几次磨练,你的换水技巧会有所提高。换水和补充虹吸出的海水在幼虫培养的后期都是十分重要的。

正是因为其重要,幼虫变身前引入的海水必须来自产卵缸或被经过老化程序。换水时,加水要采用滴加方式,防止化学性质发生剧烈变化。在培养缸上方设置一个容器,靠重力实施滴加即可。每秒钟一滴是最快的速度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