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驿站
提示
消息
细说检疫缸

"不使用检疫缸就好象玩俄罗斯轮盘赌,没人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只是玩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 Anthony Calfo   刚才的比喻用来形容对水族生物的检疫再准确贴切不过了。或者我们说得更直接些,不设检疫缸是天真的想法。如果你向水族产业的专业人士询问什么是什么设置在水族养殖业中最有帮助,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说----对生物进行检疫。事实上,海水水族的各位专业作者都在他们的书中倡导使用检疫缸(Borneman, 2001, Calfo, 2001, Delbeek & Sprung, 1994, Fenner, 1998, Paletta, 2001, and Tullock, 2001)。括号内已列出了作者和时间。他们都是水族业内鼎鼎大名的前辈,从他们的著作中能看到水族检疫的重要性。我也肯定,其他一些著名作者和独立撰稿人同样倡导生物检疫,只是我没有拜读和收集过他们的文章而已。 也许任何成功都不能与技术和方法论分开。一些有惨痛经历的鱼友,在经历水族灾难后,要么将水族箱及设备放进仓库,要么在二手市场出售以挽回些许损失,却很少有人愿意启用检疫设置继续海水旅程。购买水族箱及其设备的同时,购买检疫设备是保证水族生物健康和安全最简单最廉价的投资的方式。然而,大多数鱼友对检疫系统的应用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没找到最佳方案。请注意,我现在不仅仅是讨论鱼儿的安全。我所指的是所有要进入展示缸内有可能携带病菌的生物,包括需要特殊护理的鱼类、无脊椎动物、珊瑚、活石、活砂等等,所有这些原则上都需要检疫。在这篇文章中,我要向大家说明检疫的好处,以及必要时的一些治疗方法,同时介绍给大家一个廉价有效地检疫缸模型,可以恰当的隔离生物,保护生物的安全。 优势: 有许多理由设置检疫缸。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防治疾病或简单的治疗。许多鱼友说,无论怎样白点病(Marine Ich)总会出现,或许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健康的水族箱环境,以及鱼类自身的免疫能力就能克服疾病。他们的观点只能是偏见,是违背科学的。起初,我也一直坚信大家所说的,白点病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理论好像是水族届的传统习俗一样,不由得我不接受。直到我针对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白点病的致病菌进行了单独的研究后,观念才有所改变。首先,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寄生虫,(Dickerson & Dawe, 1995),这意味着它不能离开它的宿主鱼类单独生活。其次,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消灭刺激隐核虫 (Noga, 2000)。如果这种寄生虫没有进入水族箱,即使敏感的鱼类也不会受到感染。世上根本没有火眼金睛能让寄生虫立即现形。在检疫缸内生活一段时间能让各种寄生虫疾病显现出来,并且易于识别。鱼友们还可以在隔离期对症下药,而不用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伤害到水族箱内的其它鱼类、生物和珊瑚。 但预防和治疗疾病只是检疫缸的一个功能而已。如果一条鱼儿患病,它在检疫缸内既可以治疗疾病,又能恢复身体。病鱼一般拒绝进食,绝食通常是生物患病的前兆。一个安静、受保护的环境,没有生物之间的竞争,这里是病号们增长体重,恢复受损组织最好的选择(例如溃烂的皮肤和撕裂鱼鳍)。检疫缸并不仅仅为病鱼服务,一些经过长途旅行压力很大的鱼儿在进入展示缸前也要在这里好好地放松一下,并受到精心的照料。有时需要数天至数周的时间才能成功驯饵。要知道,我们喂给它们的食物并不是自然地。因此,鱼儿需要一定时间去习惯人工鱼粮。许多植食性鱼类,如神仙和倒吊,会一直搜索整个水族箱内的食物。这些鱼儿要通过学习认识到从水面上飘然落下的雪花状物质也是可以食用的美味。以我的经验,将一条营养不良的鱼儿直接投入展示缸,它必须立即与原来的主人争夺领土,抢夺食物,十有八九不会成功。另一方面,一条肥肥壮壮的鱼儿进入展示缸抢夺地盘,争抢食物要容易得多。

这样一条透红小丑有必要在检疫缸内恢复一段时间 Photo by Steven Pro. 检疫缸的诸多好处同样适用于珊瑚。与鱼类相同,珊瑚也会受到病菌和寄生虫的侵害。将珊瑚放入隔离缸,我们可以精心照料,发现潜在疾病和问题,而不必冒感染整缸珊瑚的风险。珊瑚在此期间还能缓解运输带来的压力。如果你从未接触过珊瑚,让我来告诉你一些事。珊瑚从产地被装进小塑料袋,没有多少空间和海水,在登上飞机前还要受到动作粗鲁得像大猩猩一样的搬运工人的虐待,重重危机后他们成活率不高。许多软珊瑚在运输过程中不断撞击摩擦塑料袋,造成部分组织擦伤,继发感染。纽扣珊瑚(Euphyllids)经常会受到这样的伤害。而且,Xeniids这样的软珊瑚在运输后经常会发现组织损伤。大多数是由于摩擦引起的。有些海绵会在体内阻塞气体,造成组织从内部溃烂。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在检疫缸内期间,它们可以恢复受伤组织,直到基本健康后再进入展示缸。如果直接进入展示缸,破损的组织会受到营养盐、排泄物的刺激,毒素的侵蚀,甚至受到藻类的侵扰,最糟糕的是还可能感染其它珊瑚和生物。 不足: 让我们先花些时间了解有可能被带入展示缸内的害虫、寄生虫和致病菌吧。对鱼类来说,寄生虫是最可怕的敌人,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可能在几天甚至几周内杀死所有的鱼类。更重要的是,礁岩生态缸内的鱼病不能使用高效药物,因为展示缸内一般都有活石、活砂、无脊椎动物。朋友们只能用水族安全的药物治疗,碰碰运气,但没人能证明这些药物的效用,甚至几乎没有过成功的报道。有时可能会有效,更多时候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刺激隐核虫------白点病和Cryptocaryon irritans (Marine Ich) 卵圆鞭毛虫------白毛病Amyloodinium ocellatum (Marine Velvet) 是两种最常见的寄生虫,它们都能对水族系统造成巨大的伤害。其它种类的寄生虫发病较少,鱼友们依然要对它们保持警惕,注意发现苗头:布娄克虫(Brooklynella,可以引起小丑鱼病,即布鲁克林斜管症)、扁形虫(Turbellarian worms一种扁形动物,身上有纤毛,口位于腹面的中心,有管状内质的吻。一般生活在流水中, 海洋尾丝虫(Uronema,能引起纤虫病), 以及各种吸虫(flukes), 这里只列举了少数病菌的名字。

左图中的鹿角珊瑚受损是由右图所示的寄生螺引起的。该寄生螺很有可能是跟随活石一同进入水族箱的。 有些无脊椎动物或它们的囊卵,会随着水族店的海水进入到你的水族箱内,最后成为鱼类的寄生虫。寄生蟹和寄生螺同样会以这种方式进入你的水族箱。事先检疫这些生物,总会有好处的。

随活石进入系统的两种常见垃圾葵 左: Aiptasia sp.  右: Anemonia majano. 活石可能成为一群害虫的避风港。有些鱼类寄生虫如白点病和白毛病寄生虫幼虫变身前极有可能躲避在未检疫的活石中,还有些垃圾葵如Aiptasia 和Anemonia majano 也会通过这种渠道进入水族箱,至少会有些扁形虫(flatworms)和珊瑚寄生虫如裸鳃亚目动物(nudibranchs)。随着水族业的不断兴旺和发展,来自大西洋的人工活石数量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各种寄生虫和害虫如:Cirolanid isopods (photo left), 螳螂虾(mantis shrimp),以及较大型的Caribbean fireworm (Hermodice carunculata)数量逐渐增多。当然,我分支持人工活石(aquacultured rock),不仅环保,而且也能提供足够的生物多样性,寄生虫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对症下药。准备一个隔离的检疫缸检查,总比直接放入展示缸好得多。

 肉食性的裸鳃亚目动物(nudibranch)正在啃噬硬骨珊瑚

这条公子小丑成为了一群疯狂的等脚目甲壳动物Cirolanid isopods.的受害者 John Bass (NoobieNemo).拍摄
某些不明分泌物也可能对生物产生危害。小水蛭体硬骨珊瑚,如鹿角等会在遇到疾病威胁时自我关闭,这种自我保护现象简称为RTN.。鱼友们一定要注意防范如红色的桡足类(Acropora copepods), 纤毛虫(ciliates), 扁虫(flatworms), 垃圾葵(hydroids), 甚至是各种寄生螺出现在硬骨珊瑚上。大水蛭体硬骨珊瑚如榔头、气泡等经常受到名为"brown jelly"的寄生虫感染,而导致组织损坏。各种各样的寄生海螺,如Pyramidellid snails侵蚀五爪贝,或者box snails侵蚀纽扣以及它搭车进入水族箱内的物种。 另外,扁形虫(flatworms)或coral-eating nudibranchs (最近似乎很流行) 可能隐藏在你新购置的珊瑚或活石中,等待进入展示缸饱餐一顿。甚至有些扁形虫、寄生虫还会模拟软珊瑚的形态隐藏在其中。情况相同的是纽扣(zoanthids)会携带一种日晷蜗牛(sundial snails),它们能够模拟纽扣的形态。我的观点是,宁可多费事,也不要后悔。用检疫缸消灭这些生物。

 

 
 螳螂虾可能攻击很多水族生物James Fatherree.拍摄

左:脑珊瑚上遍布扁形虫 右:扁形虫特写

 
 
 
左: 强力丁在活石上的 Aiptasia, 也是一种危害 右:特写hydroids 丑陋的一面:   让我们设想一下,放弃检疫缸,直接将活石投入展示缸,并导致展示缸内被一些害虫和病原体感染。到时候你要怎么办呢?因为已经选择了不检疫,一些病虫害有机可乘得以进入展示缸,并开始感染。很有可能,在使用一些所谓水族安全的药物后情况有所加重。我始终没能搞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制造商有没有在推荐的浓度下,针对一个大型成熟的礁岩缸进行测试。如果进行了测试,我看到的结果正好相反。而且,我也没有看到各种说明书上标注是否在超过安全计量时用药还有效。难道鱼友们只能使用这些没有实际效果1-2个月的治疗时间就足够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等脚甲壳类动物(Cirolanid isopods)感染,需要3个月的时间。 (Shimek, 2002) 时间虽不是问题的焦点,却是一开始就使用检疫缸的有力证据。 或存在不确定伤害的药物对抗病菌吗?我们希望这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检疫缸能够隔离并治疗染病个体,以及一些病源,直到病虫被消灭干净。一般情况下,  
 
 
 
 
 

Aeolid nudibranchs 在瓦片(Montipora sp)珊瑚上 左:特写 右:在珊瑚上的卵.

       

金字塔螺(Pyramidellid snails)位于照片右侧的小点寄生在五爪贝上。 我在了解了某种药物或添加剂的3个方面后,才能向展示缸中添加。 1) 它含有什么 2)是否被证实有效 3)是否真的需要。第一项非常容易证实。是否真的含有列表中的成分?如果没有,我绝不会考虑用它。第二项也很容易检查。看看是否有相关的报道,报道与制造商所说是否一致,或其它类似产品有相同原理。如果一种添加剂无人证明其有效,或者一种药物无法证明其疗效,我一样会拒绝。最后,如何证实我需要的浓度。如钙添加剂,镁添加剂以及碱度调节剂,要先进行测试。制造商们列出这些,是因为它们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可以进行测试,并调整添加量。不过盐度和铜含量的测试可以略过。另外,我还不知道任何水族安全的药物会附带测试包或有效证明。还有许多产品,如"magical elixirs"根本没有列出其成分,让他们自己去证明该产品的有效性吧。

 

作者使用的药物 检疫缸: 当选用一个容器作为检疫缸时,只要考虑几个简单的方面就可以了。第一,要与展示缸成比例。如果展示缸是一个180加仑的吊类FOT,安排一个10加仑的检疫缸显然不合适。如果你是一个爱喂食的鱼友,55加仑的展示缸,哪怕只有几条鱼也很难坚持到最后,因为鱼儿生长速度较快,放在10加仑的展示缸内甚至不能维持一个月。如果展示缸为150加仑,那么考虑使用30加仑的检疫缸,如果饲养的鱼体形较大,检疫缸可适当增大。一般,检疫缸的体积占展示缸体积的20%,大一点更好。
 
 
  另一个考虑是检疫缸的深度。如果能够覆盖目标活石,检疫缸水位越浅越好。这个主要是为缸内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物和活石考虑。要照亮一个较浅的检疫缸会容易一些,而且节省经费。因此,放弃制造高位检疫缸的想法吧。浅一些的检疫缸在控制鱼类方面会更方便一些。与深检疫缸相比,较浅的检疫缸水面面积更大,水体表面积大有两点好处,一是气体交换更容易,水体氧气含量高,(有时在小型水族箱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长而且浅的水族箱有相对更多的游泳空间。 我喜欢用玻璃或亚克力制造的检疫缸,相比那些不透明的容器,这样的更容易观察隔离生物。橡胶和塑料材质也可以,但它们通常是不透明或有颜色的,不便于观察。这也是值得考虑的。如果鱼友的展示缸耗资上千美元,也许要上万美元,几百美元就能搞定一个检疫系统不值得考虑吗?翻缸、损失活石、购买各种药品,随便几个动作的花费都要超过检疫系统的价格。如果考虑附加设备,可以在本地报纸上搜索二手水族箱交易的广告。车库和花园交易更够更便宜一些。很多人(很可能是那些不懂得检疫知识的礁岩杀手)退出了礁岩生态爱好,会与你进行交易的。 最后,我比较喜欢给检疫缸使用背景,包括两侧壁。这样使检疫缸不太显眼,缸内的鱼儿也不会受到室内其它情况的干扰,安心治疗。以上所说绝不是什么定律或法则,但直觉告诉我这样比较合理。我还将缸底部图色,因为没有底砂,这样可以防止反光,而且让鱼儿觉得更自然舒服。 过滤: 大多数兄弟关于检疫缸的问题存在于过滤系统。生物过滤多少有些功能能。很多时候,我听说一些鱼友兄弟在展示缸内取水,用全新的过滤设备,自认为这样也可以。很快,他们会发现高亚美尼亚给检疫缸内的客人带来压力。老水并不是神奇的药水,只有很少很少的硝化细菌存在于其中,而且绝对不能应付新开的检疫缸内亚美尼亚的压力。亚美尼亚和亚硝酸盐对于任何生物过滤不成熟的系统都是致命的,检疫缸也不例外。我认为一些检疫缸失败者正是忽略了这个问题。 我不想打击那些从展示缸内取水的朋友,这是第二步。老水不象新配置的海水一样刺激,有利于新鱼适应。但它不能简单的取代生物过滤系统。 对于设置简单的检疫缸,我建议大家使用海绵过滤系统。这种设备几乎每个水族店都有销售。效率很高,而且廉价,但不吸引人。即使展示缸中有底缸,我依然建议大家同时24小时不间断使用海绵过滤,作为检疫缸的备用,只要情形需要,随时可以取出为检疫缸提供生物过滤。而海绵过滤所产生的硝酸盐对成熟的展示缸系统几乎忽略不计,蛋白分离器,底砂,藻缸等多种生物机械过滤的保护下,海绵所产生的硝酸盐几乎检测不到。如果对海绵系统总是置之不理,任其释放硝酸盐,那就不好了。 如果检疫缸没有底缸,那么强大的生化环也是很好的生物过滤,或者多层过滤棉、生化棉等泡沫材料堆积起来的过滤系统也可以。如果这些过滤棉和泡沫材料有效地叠放,同样可以形成生物过滤的温床。还有,可以把展示缸底缸内的生物过滤移植一部分过来,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句话,不打无把握之仗。 只要维持展示缸的过滤系统,检疫缸就不必常设了,随用随组装,解决了很多问题。第一,不会有多余的鱼缸占用室内有限的空间。第二,检疫缸不显眼。因为它是裸缸,只有少量的PVC管或过滤系统。无底砂、活石以及任何可能遭到药物损害的物质。这样简陋的鱼缸是绝对不愿展示给别人看的,因此,在不用期间放进地下室吧。第三,把检疫缸收起来可以有效防止鱼友一时冲动将其改成小型展示缸、珊瑚碎片缸、孵化幼鱼缸、绿水缸或藻缸等等。保留这些强烈的愿望,不要把检疫缸纳入改装视野。 我们还需要用老方法拿雀鲷鱼闯缸吗?这种方法确实可以。但我无法想象再将一条新来的瘦弱甚至虚弱的鱼儿加入这个火坑内。雀鲷科鱼领地性极强,不用多久,它就会把整个检疫缸视为己有。想象一下,就好像是将一个瘦弱的病人与麦克泰森关在同一个牢房内一样。绝不会有好果子吃。如果你真的要检疫缸安全运转,我建议添加氨类化学物质,如氯化铵,而绝不要使用小鱼开缸。很多在线文章都介绍了了如何使用无机物开缸。Martin Moe的海水水族参考The Marine Aquarium Reference:系统和无脊椎动物 Systems and Invertebrates 讨论了使用这种方法建立生物循环,而且我相信只要上网搜索inorganic aquarium cycling 会有很多结果。我知道,只要我有一个空缸,要不了几周,我就会把它变成一个珊瑚碎片缸。这也是我在展示缸内兼用海绵过滤系统以及经常把检疫缸收起来的缘故。在检疫缸内饲养其它珊瑚总是会给日后治疗鱼病制造麻烦,最后只好把病鱼继续留在展示缸内。 除了生物过滤,其它的一些循环设置帮助增加水流和气体交换也是必要的。一个简单的泵头在小型检疫缸中已经足够了。大型检疫缸则需要多几个泵头。在吸水口要做些过滤处理,防止新鱼和身体细弱的鱼儿被吸入。有时用一个生化球堵在吸水口可以起到作用,或者简单的一块海绵。另外,还可以买些其它设备把被迷惑的鱼儿驱赶走。 灯光: 在水族领域,没有什么比照明更让人争论的喋喋不休。因此,我在这里简单说。首先,必须知道要检疫的是否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生物。目的是监测它们身上的病菌和寄生虫,让这些新到生物适应环境。这种情况下,不必使用它们生长所需要的最强光,而且也不是要它们完全绽放的时机。等到安全度过检疫期进入展示缸也不晚。同时,灯光只要满足维持生命基本所需就可以了。为此,上千美元的高输出灯光成为了没有必要的奢侈投资。另外,选择一个较浅的鱼缸作为检疫缸,比较柔和的灯光就能够为新生物提供健康环境,甚至是鹿角珊瑚的要求,维持基本状态和颜色。另外,有些适中的灯光对新来的活石光合作用是非常适合的。(Borneman, 2001 and Calfo, 2001). 经过长途运输中全黑的环境,较强的灯光会过于刺激,较弱的灯光会能够满足物种的基本需求。 我鼓励大家在网上看看那些让人称奇的微型水族箱nano-reef,高输出灯光 (VHO),power compact (PC)以及普通输出灯光 (NO) 在较浅的水族箱中效果都非常好。虽然这些灯光不能让生物生长得最快,颜色最正,它们却能保证生物在检疫期间健康生活,经过检疫缸中灯光的刺激,有机会逐渐适应展示缸中的超白的灯光。 喂食: 这也是检疫缸中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我们谈到鱼类,检疫缸则是一个最好的无竞争环境,对新鱼驯饵再适合不过的好地方。从珊瑚礁海域远道而来的鱼儿已经十分消瘦,而这里可以让它恢复健康,还是一个增肥增重的天堂。这里,即使再挑食的鱼儿也会被驯化食用人工鱼粮。鱼儿们在这里终结了捕捉活食的生涯。可以用虾肉喂食狮子鱼、鳗鱼和炮弹等,或用活虾、糠虾喂食海马、青蛙等。在检疫期,还可以在喂食过程中加入一些冷冻鱼粮,以适应展示缸中的喂食情况。 对于不能移动的无脊椎动物,在检疫缸中的喂食更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年中,喂食共生藻珊瑚的重要性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共生藻珊瑚实际上也是需要喂食的。检疫其间喂食具有光合作用的珊瑚更为重要,由于这期间光线不十分强,光合作用的能量不一定能够满足需求,所以需要喂食来补偿,但要把握食物的种类。

 

各种食物

我只是用几句话总结了关于喂食方面的问题,即使用几个段落,几万字的篇幅也难以说清,希望大家能够阅读在文章末尾给出的超级链接里相关文章。

下面的列表是我的喂食列表。每种生物在检疫期都对应着某种食物。这不是我的全部配置,只是我的一般经验和建议。

 Cyclop-Eeze:

SPS corals Feather dusters Zoanthids & small colonial anemones

Sweetwater Zooplankton:

Zoanthids & small colonial anemones Large polyp stony corals

Phytoplankton:

Clams Feather dusters

Larger plankton substitutes such as frozen Pacifica plankton and Mysis shrimp:

Large polyp stony corals Anemones

Sushi Nori/Seaweed Selects:

Snails Urchins

Rotifers (live and prepared formulations):

SPS corals Feather dusters 那么,生物需要被检疫多久呢?

哈哈哈,有些急躁了吧。性情急躁是绝对不能对付寄生虫的!当然懒惰的人也不行。如果在开缸,处理活石、启动氮循环的过程中,你没能学会耐心的话,检疫缸这部分你一定会学会的。这里绝没有绕开的机会。对于一次有效地检疫来说,新生物最低的检疫时间是一个月。对此我的感受很深,如果你认为这个时间过长,那么实际上你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一旦寄生疾病爆发,你会把所有的时间浪费在清空缸内所有的鱼儿身上。耐心等待较短的时间会给你的生物避免灾难。要知道,每种生物在水族箱内的寿命都是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一个月的检疫时间简直微不足道。而且,强调一个月的检疫时间也是逼迫鱼友好好设计检疫缸,不要给生物造成人为伤害。很多人的检疫缸只是临时用品,条件不比运输用的包装袋好到哪去,水质更不用说。读过这篇文章,大家应该完善自己的检疫缸设施。    

  这两条透红小丑都感染了小丑鱼病Brooklynella ,需要进行检疫和治疗

要注意,这里所说的一个月检疫期是针对未检出疾病和寄生虫的情况。如果有必要使用药物治疗的话,要从停药开始计算,直到生物完全恢复健康。实际上,那意味着有些生物要在检疫缸中度过大概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具体情况根据用药和治疗效果确定。无论谁,怎么劝说你不必这样小心,他都是在把你推向悬崖。生物买回后,简单的检疫,直接放入展示缸欣赏,那是非常兴奋地事情,但礁岩中心鱼病板块内关于鱼儿发病感染的帖子堆积如山,都是心急惹的祸。这是目光短浅的,最终你和你的生物将为这种目光短浅付出代价。

预防性治疗:(Prophylactic Treatment)

即使没有发现某些常见疾病,我有时还会使用预防性治疗的方法,我也建议大家这样做。这样做的原因是有些鱼很容易感染某些疾病。许多鱼友没有发现疾病的症状,或已经发现但误诊,因而使用了错误的治疗方案,当我们幡然悔悟,终于发现致病原因时,为时以晚,鱼儿已经太虚弱,不能承受药物的毒性了。因此,我使用一些预防性的治疗。例如,吊类我一般采用减低盐度的疗法,因为它们非常容易感染白点病和白毛病。还有小丑鱼,我通常会使用福尔马林溶液浴,因为它们感染小丑鱼病的几率非常大(Brooklynella, 俗称小丑鱼病)。我还主张在检疫缸食物内添加大蒜汁,以激发鱼类免疫系统, (Colorni, et al. 1998) 也可作为驱虫用途(Fairfield, 1996 and Jedlicki, pers. comm.)。 

一个自制药柜,经过我精心组织,配合检疫缸使用 与鱼类不同,我不建议对无脊椎动物使用预防性治疗。无淡水浴,无碘浴,不使用任何商业药物浴。我不相信目前人们对于珊瑚寄生虫了解的程度,因此,检疫隔离期,我只做静静的观察。如果有些害虫能够检查出来,在检疫缸内处理会比在展示缸内处理好得多,起码不用冒感染整个水族箱的危险。 结论: 对于那些一眼扫之前6000字段落的读者,让我们在此回顾一些重要内容; 检疫任何生物!鱼、珊瑚、五爪贝、海葵、活石、活砂、无脊椎生物,说得过分些,凡湿润物体,均需检疫。存疑即检疫。! 一个正确设置的检疫缸能保证展示缸内所有生物安全。 检疫缸是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可以使长途劳顿的珊瑚和鱼类放松恢复。 有无数种寄生虫、病原体需要隔离在缸外,但购买生物时,它们并不明显,甚至不能发现。 当整个水族箱受到感染时,你所使用的水族安全药物不一定安全有效。 当问题发生后在解决总比一开始就把问题堵在门外花费多。 事先计划好,一个检疫缸的花费可能非常小。 有效地生物过滤是检疫缸成功的关键。 检疫缸的照明不必太强,只要能维持光合作用即可。刺激生长的灯光并不需要。 光线的不足可以通过喂食弥补。 使用预防性治疗。不要针对所有疾病,只针对流行易发的疾病防治即可。 检疫期最短1各月,多则更好。如果出现绝食、需要治疗等情况,计时从新开始。 有些需要治疗的鱼儿可能在检疫缸中留置超过2个月。 最后,如果你对本文有不同意见,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因为你一定会遇到麻烦的。请不要把问题归结到检疫,而不是不正确的技巧。 希望我已经说服读者设立一个安全的检疫缸了。实际上,我更希望已经把那些没有检疫缸的兄弟给吓着了,因而决定立即设立检疫缸。如果你还无动于衷,我祝你好运,因为你早晚会需要的。如我所说,闯荡多年的鱼友都深知检疫缸的重要性。 References: Borneman, Eric. 2001.Aquarium Corals: Selection, Husbandry, and Natural History. T. F. H. Publications, Neptune City, NJ, page 392. Calfo, Anthony. 2001. Book of Coral Propagation. Reading Trees, Monroeville, PA, pages 349-351. Colorni, Angelo, Rami Avtalion, Wayne Knibb, Evelyn Berger, Barbara Colorni, & Bracha Timan. 1998. "Histopathology of sea 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Mycobacterium marinum and treated with streptomycin and garlic (Allium sativum) extract" Aquaculture 160 (1998) 1-17. Delbeek, J. Charles & Julian Sprung. 1994. The Reef Aquarium: Volume One. Ricordea Publishing, Coconut Grove, FL, page 283. Dickerson H.W. and Dawe D.L. 1995. Icthyophythirius multifiliis and Cryptocaryon irritans (Phylum Ciliophora) In: P T K Woo (ed.) Fish Diseases and Disorders. Volume 1: Protozoan and Metazoan Infections. CAB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Oxon. pp 181-227. Fairfield, Terry. 1996. "Garlic & Your Aquarium" Aquarium Fish Magazine, January 1996. Fenner, Robert. 1998. The Conscientious Marine Aquarist. Microcosm Ltd., Shelburne, VT, pages 120 & 153-155. Jedlicki, Kelly.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Moe, Martin. 1992. The Marine Aquarium Reference: Systems and Invertebrates. Green Turtle Publications, Plantation, FL, pages 171-187. Noga, Edward J. 2000. Fish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mes, I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ages 97-99, 282-283, and 286-288. Paletta, Michael. 2001. The New Marine Aquarium. T. F. H. Publications, Neptune City, NJ, pages 113-115. Shimek, Dr. Ron. 2002. "Pills, Parasites, and Predators; Isopods in the Reef Aquarium"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May 2002. http://www.reefkeeping.com/issues/2002-05/rs/ Tullock, John H. 2001. Natural Reef Aquariums. T. F. H. Publications, Neptune City, NJ, page 253-254. Related Reading Quarantine: Trevor-Jones, Andrew. 2002. "Quarantining Your Fish"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February 2002.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2-02/atj/feature/index.htm "Quarantine Your Fish!" Seascope, Volume 7, Spring 1989. http://216.168.47.67/cis-fishnet/seascope/MA0153.htm Quarantining Marine Livestock by Bob Fenner http://www.wetwebmedia.com/quaranti.htm Quarantine of Corals and Invertebrates by Scott Fellman http://www.wetwebmedia.com/quarinverts.htm Quarantine of Marine Fishes by Scott Fellman http://www.wetwebmedia.com/QuarMarFishes.htm Quarantine Methodology, part 1 by Terry Bartelme http://www.marineaquariumadvice.com/quarantine_methodology_1.html Quarantine Methodology, part 2 by Terry Bartelme http://www.marineaquariumadvice.com/quarantine_methodology_2.html Advanced Aquarist April 2004 Tips for Quarantine http://www.advancedaquarist.com/issues/april2004/tips.htm Marine Ich/Cryptocaryon: Bartelme, Terry. 2004. "News on the Warfront with Cryptocaryon irritans, Part 5." Advanced Aquarist Online Magazine, March 2004. http://www.advancedaquarist.com/issues/mar2004/mini5.htm Bartelme, Terry. 2004. "News on the Warfront with Cryptocaryon irritans, Part 4." Advanced Aquarist Online Magazine, February 2004. http://www.advancedaquarist.com/issues/feb2004/mini4.htm Bartelme, Terry. 2004. "News on the Warfront with Cryptocaryon irritans, Part 3." Advanced Aquarist Online Magazine, January 2004. http://www.advancedaquarist.com/issues/jan2004/mini3.htm Bartelme, Terry. 2003. "News on the Warfront with Cryptocaryon irritans, Part 2." Advanced Aquarist Online Magazine, December 2003. http://www.advancedaquarist.com/issues/dec2003/mini2.htm Bartelme, Terry. 2003. "News on the Warfront with Cryptocaryon irritans, Part 1." Advanced Aquarist Online Magazine, November 2003. http://www.advancedaquarist.com/issues/nov2003/mini1.htm Pro, Steven. 2003. "Marine Ich/Cryptocaryon irritans: A Discussion of this Parasite and the Treatment Options Available, Part 2."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October 2003.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3-10/sp/feature/index.htm Pro, Steven. 2003. "Marine Ich/Cryptocaryon irritans: A Discussion of this Parasite and the Treatment Options Available, Part 1."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August 2003.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3-08/sp/index.htm Marine Ich by Andrew Trevor-Jones http://www.petsforum.com/personal/trevor-jones/marineich.html Marine Velvet/Amyloodinium: Pro, Steven. 2004. "Marine Velvet/Amyloodinium ocellatum: A Discussion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Available Treatment Options."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July 2004.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4-07/sp/feature/index.htm Marine Velvet by Andrew Trevor-Jones http://www.petsforum.com/personal/trevor-jones/amyloodinium.html Coral Diseases and Pests: Borneman, Eric. 2002. "The Coral Health and Disease Consortium: New Information on Coral Disease."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March 2002.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2-03/eb/index.htm Hiller, Greg. 2003. "An Aquarist's Experiences with a Species of Acropora Parasites" Advanced Aquarist Online Magazine, June 2003. http://www.advancedaquarist.com/issues/june2003/feature.htm Perun, Blane. 2003. "Coral Predators: The Aeolid Nudibranch" Freshwater And Marine Aquarium Magazine, March 2003. Shimek, Dr. Ron. 2001 "Coral Fleas" Tropical Fish Hobbyist, December 2001. Shimek, Dr. Ron. 2002 "Bitty Bugs: Copepods in the Reef Aquarium."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October 2002.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2-10/rs/index.htm Elimination of a Predatory Nudibranch by Tracy Gray http://www.reeffarmers.com/tracygraynudi01.htm Coral Feeding: Borneman, Eric. 2003. "The Food of Reefs, Part 7: Dissolved Nutrients"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April 2003.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3-04/eb/index.htm Borneman, Eric. 2003. "The Food of Reefs, Part 6: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March 2003.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3-03/eb/index.htm Borneman, Eric. 2003. "The Food of Reefs, Part 5: Bacteria"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January 2003.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3-01/eb/index.htm Borneman, Eric. 2002. "The Food of Reefs, Part 4: Zooplankton"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December, 2002.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2-12/eb/index.htm Borneman, Eric. 2002. "The Food of Reefs, Part 3: Phytoplankton"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October 2002.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2-10/eb/index.htm Borneman, Eric. 2002. "From the Food of Reefs to the Food of Corals."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August 2002.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2-08/eb/index.htm Borneman, Eric. 2002. "Reef Food." Reefkeeping Online Magazine, July 2002. http://reefkeeping.com/issues/2002-07/eb/index.htm
 
 
小小白 等 4 人觉得很赞